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8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第一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 第12-15页 |
一、公民个人信息概念的争论 | 第12-13页 |
二、公民个人信息的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我国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的现状 | 第15-17页 |
一、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立法的规定 | 第15页 |
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构成要件的认定 | 第17-28页 |
第一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客体和客观方面 | 第17-24页 |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体 | 第17-19页 |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方面 | 第19-24页 |
第二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主体和主观方面 | 第24-28页 |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 | 第24-26页 |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观方面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共犯和罪数的认定 | 第28-32页 |
第一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共犯 | 第28-29页 |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犯与从犯 | 第28页 |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实行犯与帮助犯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罪数形态 | 第29-32页 |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后进行诈骗定数罪 | 第29-30页 |
二、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盗取个人信息定一罪 | 第30页 |
三、设立网站用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一罪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国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借鉴 | 第32-37页 |
第一节 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立法概况 | 第32-35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立法概况 | 第32-34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立法概况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国外立法对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启示 | 第35-37页 |
一、保护的信息主体不限于本国公民 | 第35-36页 |
二、犯罪行为方式存在不作为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37-42页 |
第一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一、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个人信息未列入保护 | 第37页 |
二、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完全列入保护 | 第37-38页 |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只由作为构成 | 第38页 |
第二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认定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38-42页 |
一、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个人信息应列入保护 | 第38-39页 |
二、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应有限保护 | 第39-40页 |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由不作为构成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