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介入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的理论背景 | 第10页 |
| 1.1.2 “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创作背景 | 第10-11页 |
| 1.1.3 中国遭遇全球化的背景 | 第11页 |
| 1.1.4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4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回应现实的“文字” | 第13-19页 |
| 2.1 波普艺术中的文字 | 第13-16页 |
| 2.2 中国“波普”艺术中的文字 | 第16-17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从现代性批判特质中出发的“文字” | 第19-22页 |
| 3.1 文字在艺术革命中的角色 | 第19-20页 |
| 3.2 “厦门达达”的方案 | 第20-21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回到文化内部的“文字” | 第22-26页 |
| 4.1 以语言学为基础的艺术表达 | 第22-23页 |
| 4.2 以中国文化符号为基础的艺术表达 | 第23-25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五章 作为艺术语言的“文字” | 第26-30页 |
| 5.1 词与物的对应 | 第26-27页 |
| 5.2 叙事性、说明性 | 第27-28页 |
| 5.3 记录性 | 第28-29页 |
| 5.4 书写性 | 第2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六章 个人创作实践 | 第30-33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注释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