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国外研究 | 第14-16页 |
2、国内研究 | 第16-18页 |
3、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 第18-19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2、案例研究法 | 第19页 |
3、比较研究法 | 第19-20页 |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1、社区建设理事会 | 第20页 |
2、社区协商 | 第20-21页 |
3、协商治理 | 第21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1、协商民主理论 | 第21页 |
2、治理理论 | 第21-23页 |
二、“社区建设理事会”的创新构想与实施 | 第23-28页 |
(一)协商治理下的创新动因 | 第24页 |
(二)协商治理下的创新实践 | 第24-28页 |
1、试点 | 第25-26页 |
2、推广 | 第26-28页 |
三、“社区建设理事会”的体制与运行 | 第28-32页 |
(一)框架结构 | 第28-30页 |
1、成员来源及构成 | 第28页 |
2、成员的产生方式 | 第28-29页 |
3、动力机制 | 第29-30页 |
(二)功能定位 | 第30页 |
(三)议题设置 | 第30-31页 |
(四)运行机制 | 第31-32页 |
四、“社区建设理事会”协商治理的成效与不足 | 第32-47页 |
(一)试点社区的成绩评估 | 第32-38页 |
1、2016年新增试点社区成绩评估 | 第32-34页 |
2、2017年新增试点社区成绩评估 | 第34-38页 |
(二)试点社区与非试点社区的比较分析 | 第38-43页 |
1、试点社区之间比较 | 第38-41页 |
2、试点社区与非试点社区之间比较 | 第41-43页 |
(三)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1、党建引领不足 | 第43-44页 |
2、职责不够明晰 | 第44-45页 |
3、参与程度欠缺 | 第45页 |
4、流程缺乏规范 | 第45-47页 |
五、“社区建设理事会”协商治理的优化路径 | 第47-53页 |
(一)加强党的领导 | 第47-48页 |
1、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培训和学习,切实增强服务本领 | 第47页 |
2、加强与居民群众、各组织的沟通交流,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 第47-48页 |
3、搭好平台,资源整合 | 第48页 |
(二)强化履职动能 | 第48-50页 |
(三)拓宽参与路径 | 第50-51页 |
(四)制定标准规范 | 第51-52页 |
(五)发挥信息优势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