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范围和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一、预告登记制度基本理论 | 第10-16页 |
(一)预告登记的概念界定 | 第10页 |
(二)预告登记的性质分析 | 第10-13页 |
1、债权说 | 第11页 |
2、物权说 | 第11页 |
3、债权物权化说 | 第11-12页 |
4、笔者的观点 | 第12-13页 |
(三)预告登记的构成要件 | 第13-14页 |
(四)预告登记与相似概念的辨析 | 第14-16页 |
1、预告登记与本登记 | 第14页 |
2、预告登记与异议登记 | 第14-15页 |
3、预告登记与预查封登记 | 第15-16页 |
二、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 第16-19页 |
(一)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构建过程 | 第16-17页 |
(二)我国预告登记制度在登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三、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建议——从适用客体的角度 | 第19-30页 |
(一)借鉴预告登记适用客体的域外经验 | 第19-20页 |
(二)总结预告登记适用客体的一般规律 | 第20-22页 |
1、物权变动模式对预告登记适用客体的影响 | 第20页 |
2、待保护的权利需具备登记的能力 | 第20-21页 |
3、不能及时进行本登记 | 第21页 |
4、权利指向的物或者权利本身具有特殊性 | 第21-22页 |
(三)从应然的角度检视我国预告登记的适用客体 | 第22-30页 |
1、以不动产物权取得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 | 第22-27页 |
2、以不动产物权变更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 | 第27页 |
3、以不动产物权消灭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 | 第27-28页 |
4、附条件、附期限的债权请求权 | 第28-30页 |
四、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其他完善建议 | 第30-34页 |
(一)扩大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 | 第30页 |
(二)完善不动产登记簿制度 | 第30-32页 |
(三)完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