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13-1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农村留守儿童 | 第13页 |
2.1.2 留守儿童成长困境 | 第13页 |
2.1.3 小组工作 | 第13-14页 |
2.1.4 个案工作 | 第14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2.2.1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4页 |
2.2.2 优势视角理论 | 第14-15页 |
2.2.3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调查分析—以安徽省东至县双龙小学为例 | 第16-26页 |
3.1 安徽省双龙小学自然状况 | 第16页 |
3.2 双龙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 第16-20页 |
3.3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问题表现 | 第20-23页 |
3.3.1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困境的表现 | 第20-21页 |
3.3.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困境的表现 | 第21-22页 |
3.3.3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困境的表现 | 第22页 |
3.3.4 农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困境的表现 | 第22-23页 |
3.4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3.4.1 政策因素的影响 | 第23页 |
3.4.2 社区因素的影响 | 第23-24页 |
3.4.3 学校因素的影响 | 第24页 |
3.4.4 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6-31页 |
4.1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4.1.1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 第26页 |
4.1.2 促进农村留守家庭功能完善的需要 | 第26-27页 |
4.1.3 缓解农村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需要 | 第27页 |
4.1.4 促进农村社区完善和发挥农村社区功能的需要 | 第27-28页 |
4.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可行性 | 第28-31页 |
4.2.1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可行性 | 第28页 |
4.2.2 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可行性分析 | 第28-29页 |
4.2.3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可行性 | 第29页 |
4.2.4 社会工作的应用领域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可行性 | 第29-31页 |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实务过程 | 第31-51页 |
5.1 小组工作介入的实务过程 | 第31-44页 |
5.1.1 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 第31-34页 |
5.1.2 小组活动实施过程 | 第34-42页 |
5.1.3 小组工作的评估 | 第42-44页 |
5.2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实务过程 | 第44-51页 |
5.2.1 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 第44页 |
5.2.2 个案问题预估 | 第44-45页 |
5.2.3 服务目标与工作计划 | 第45页 |
5.2.4 个案介入过程 | 第45-50页 |
5.2.5 终期评估与结案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反思与建议 | 第51-55页 |
6.1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反思 | 第51-52页 |
6.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建议 | 第52-55页 |
6.2.1 激发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潜能 | 第52页 |
6.2.2 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功能 | 第52-53页 |
6.2.3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 第53页 |
6.2.4 提升社会工作者自身实务能力 | 第53-54页 |
6.2.5 整合农村社区、学校、家庭资源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A 留守儿童成长困境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附录B 小组活动过程评估表 | 第60-61页 |
附录C 成长小组活动结果评估表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