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论文

海水微型生物与颗粒物痕量元素组成动态变化及主控因素分析

摘要第14-18页
Abstract第18-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28页
    1.1 海水痕量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可能生物限制情况第22-24页
    1.2 痕量元素组成与微型生物生长代谢研究现状第24-26页
    1.3 研究意义、科学问题及技术路线第26-27页
    1.4 论文框架第27-28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8-40页
    2.1 研究对象第28-32页
        2.1.1 硫氧化菌培养实验第28-30页
        2.1.2 聚球藻培养实验第30-31页
        2.1.3 微绿球藻培养实验第31页
        2.1.4 厦门五缘湾中尺度培养实验第31-32页
    2.2 研究方法第32-36页
        2.2.1 实验前期准备第32-33页
        2.2.2 样品的采集第33-34页
        2.2.3 样品的前处理第34-36页
    2.3 样品的测定第36-40页
        2.3.1 质量控制第36-38页
        2.3.2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第38-39页
        2.3.3 其他辅助参数的测定第39-40页
第三章 微型生物痕量元素组成差异性及主控因素研究第40-61页
    3.1 室内调控下微型生物痕量元素组成差异性对比第40-47页
        3.1.1 微绿球藻与藻类平均第40-42页
        3.1.2 微绿球藻与聚球藻第42-43页
        3.1.3 化能自养与光能自养第43-45页
        3.1.4 硫氧化菌化能自养与异养代谢第45-46页
        3.1.5 细胞态富集痕量元素差异性第46-47页
    3.2 微型生物痕量元素组成差异形成机制探究第47-61页
        3.2.1 室内调控下不同代谢时期微型生物痕量元素组成动态变化第47-55页
            3.2.1.1 硫氧化菌第47-51页
                3.2.1.1.1 背景参数第47-49页
                3.2.1.1.2 痕量元素组成动态变化第49-51页
            3.2.1.2 聚球藻第51-53页
                3.2.1.2.1 背景参数第51-52页
                3.2.1.2.2 痕量元素组成动态变化第52-53页
            3.2.1.3 微绿球藻第53-55页
                3.2.1.3.1 背景参数第53-54页
                3.2.1.3.2 痕量元素组成动态变化第54-55页
        3.2.2 微型生物细胞态痕量元素动态模型探究第55-57页
        3.2.3 中尺度调控条件下微型生物痕量元素组成动态变化第57-61页
第四章 野外海洋中颗粒物痕量元素组成差异性第61-76页
    4.1 九龙江河口第61-67页
        4.1.1 研究区域概况及水文参数第61-63页
        4.1.2 痕量元素组成动态变化及要素分析第63-67页
    4.2 台湾龟山岛浅海热液区第67-76页
        4.2.1 研究区域概况及水文参数第67-70页
        4.2.2 痕量元素组成动态变化及要素分析第70-7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6-84页
    5.1 微型生物痕量元素组成动态变化及影响要素第76-77页
    5.2 野外环境中颗粒物痕量元素组成差异及影响要素第77-79页
    5.3 痕量元素组成应用及展望第79-84页
        5.3.1 痕量元素组成与微型生物新陈代谢第79-80页
        5.3.2 痕量元素组成与区域痕量元素限制第80-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第88-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晶石墨的石墨烯制备及其电磁特性研究
下一篇: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转化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