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深孔预裂爆破技术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1.2.1 深孔预裂爆破增透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煤体深孔预裂爆破增透工艺与工程实践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大湾煤矿煤体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方法选择 | 第16-24页 |
2.1 大湾煤矿西井X10901-3工作面增透方法 | 第16-19页 |
2.1.1 X10901-3工作面概况 | 第16页 |
2.1.2 地质情况 | 第16-17页 |
2.1.3 水城矿区及织纳矿区煤层常用增透技术 | 第17-18页 |
2.1.4 大湾煤矿X10901-3工作面煤层增透方法的选择 | 第18-19页 |
2.2 煤体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机理 | 第19-23页 |
2.2.1 爆炸应力波的作用 | 第19-20页 |
2.2.2 爆生气体作用方式及贯穿裂隙的形成机制 | 第20-21页 |
2.2.3 控制孔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2.2.4 煤体裂隙形成与发育过程瓦斯压力的作用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大湾煤矿煤体深孔预裂爆破增透工艺数值模拟 | 第24-40页 |
3.1 单孔爆破影响半径研究 | 第24-29页 |
3.1.1 模型建立及材料选择 | 第24-26页 |
3.1.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26-29页 |
3.2 抽放孔孔间距对深孔预裂增透效果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1 模拟概况 | 第29页 |
3.2.2 不同孔间距下的爆破增透效果及裂隙分布规律 | 第29-31页 |
3.2.3 抽放孔位移及孔壁质点振动速度分析 | 第31-32页 |
3.3 同步起爆双孔预裂孔时爆破效果分析 | 第32-33页 |
3.4 预裂孔封堵长度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 第33-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大湾煤矿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增透参数及工艺 | 第40-57页 |
4.1 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工艺 | 第40-44页 |
4.1.1 炸药选择 | 第40页 |
4.1.2 装药结构 | 第40-41页 |
4.1.3 封孔材料 | 第41页 |
4.1.4 封孔方法 | 第41页 |
4.1.5 封孔设备研制 | 第41-43页 |
4.1.6 封孔长度确定 | 第43-44页 |
4.2 煤层深孔预裂增透爆破参数确定与优化 | 第44-54页 |
4.2.1 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孔间距确定 | 第44-45页 |
4.2.2 X10901-3工作面试验 | 第45-47页 |
4.2.3 煤层预裂增透范围现场考察 | 第47-54页 |
4.3 煤层中深孔预裂爆破增透工艺流程 | 第54-55页 |
4.4 预裂增透爆破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 第55-56页 |
4.4.1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 第55-56页 |
4.4.2 其他相关措施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大湾煤矿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工程实践及效果分析 | 第57-66页 |
5.1 X10901-3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深孔预裂增透过程 | 第57-64页 |
5.2 X10901-3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效果分析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