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钢/铝异种金属的焊接性 | 第14-15页 |
1.3 钢/铝异质焊接工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30页 |
1.3.1 钢/铝搅拌摩擦焊 | 第15-18页 |
1.3.2 钢/铝电阻点焊(RSW) | 第18-21页 |
1.3.3 钢/铝冷金属过渡焊(CMT) | 第21-23页 |
1.3.4 钢/铝超声波焊(USW) | 第23-24页 |
1.3.5 钢/铝摩擦焊 | 第24-26页 |
1.3.6 钢/铝激光焊 | 第26-28页 |
1.3.7 钢/铝TIG | 第28-3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 第31-3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 第32-37页 |
2.2.1 等离子弧焊试验 | 第32-34页 |
2.2.2 接头宏观、微观组织分析 | 第34页 |
2.2.3 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 第34-37页 |
第三章 钢/铝等离子弧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行为特点 | 第37-57页 |
3.1 钢/铝PAW接头宏观形貌 | 第37-38页 |
3.2 使用Al-Si焊丝的钢/铝接头微观组织 | 第38-42页 |
3.2.1 熔合区、焊缝区微观组织 | 第38-39页 |
3.2.2 界面区微观组织 | 第39-42页 |
3.3 使用Al-Cu焊丝的钢/铝接头微观组织 | 第42-48页 |
3.3.1 熔合区、焊缝区微观组织 | 第43-44页 |
3.3.2 界面区微观组织 | 第44-48页 |
3.4 钢/铝PAW接头的力学行为 | 第48-51页 |
3.4.1 接头显微硬度分布 | 第48-49页 |
3.4.2 接头拉伸断裂特点 | 第49-51页 |
3.5 钢/铝PAW接头的主要缺陷形式 | 第51-55页 |
3.5.1 焊缝气孔 | 第51-52页 |
3.5.2 接头裂纹缺陷 | 第52-53页 |
3.5.3 界面未熔合 | 第53-54页 |
3.5.4 氧化物夹杂 | 第54-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焊接工艺因素对钢/铝接头焊缝成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77页 |
4.1 坡口角度对钢/铝接头焊缝成形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 焊接参数对钢/铝接头焊缝成形的影响 | 第59-64页 |
4.2.1 焊接电流的影响 | 第59-61页 |
4.2.2 焊接速度的影响 | 第61-64页 |
4.3 焊接电流对钢/铝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9页 |
4.3.1 焊接电流对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64-67页 |
4.3.2 焊接电流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69页 |
4.4 焊接速度对钢/铝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9-74页 |
4.4.1 焊接速度对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69-72页 |
4.4.2 焊接速度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4.5 Ti对钢/铝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钢/铝PAW接头界面层生长机制及合金元素的影响 | 第77-87页 |
5.1 钢/铝界面层生长机制 | 第77-81页 |
5.1.1 界面层生长热力学、动力学分析 | 第77-79页 |
5.1.2 界面层生长机制模型 | 第79-81页 |
5.2 合金元素对钢/铝界面层的影响 | 第81-84页 |
5.2.1 Si对界面层的影响 | 第82页 |
5.2.2 Cu对界面层的影响 | 第82-83页 |
5.2.3 Ti对界面层的影响 | 第83-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7-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