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2 常见中子吸收材料的种类 | 第13-16页 |
1.2.1 硼钢 | 第14页 |
1.2.2 硼铝合金 | 第14-15页 |
1.2.3 含硼有机聚合物 | 第15页 |
1.2.4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 | 第15-16页 |
1.3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4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粉末冶金法 | 第17-18页 |
1.4.2 熔体浸渗法 | 第18页 |
1.4.3 金属熔炼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与试验条件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1 基体材料Al粉末的选取 | 第21页 |
2.2.2 增强相碳化硼粉末的选取 | 第21-22页 |
2.3 实验工艺及设备 | 第22-26页 |
2.3.1 实验工艺流程 | 第22页 |
2.3.2 球磨工艺及设备 | 第22-23页 |
2.3.3 成型工艺及设备 | 第23-24页 |
2.3.4 真空烧结 | 第24-26页 |
2.4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26-33页 |
2.4.1 密度 | 第26-27页 |
2.4.2 硬度 | 第27-28页 |
2.4.3 XRD物相分析 | 第28页 |
2.4.4 显微组织及断口观察 | 第28-29页 |
2.4.5 抗拉强度及伸长率 | 第29-30页 |
2.4.6 耐腐蚀性分析 | 第30-33页 |
第3章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的中子屏蔽模拟计算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中子吸收原理 | 第33-35页 |
3.2.1 中子的定义与种类 | 第33页 |
3.2.2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33-35页 |
3.2.3 碳化硼中子吸收性能分析 | 第35页 |
3.3 MonteCarlo模拟与模型建立 | 第35-37页 |
3.3.1 MCNP5程序及其特点 | 第35-36页 |
3.3.2 建立中子入射模型 | 第36-37页 |
3.4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3.4.1 碳化硼含量对中子透射系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 材料厚度对中子透射系数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3 中子能量对中子透射系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 第43-65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 | 第43-47页 |
4.2.1 成型压力 | 第43-44页 |
4.2.2 烧结温度 | 第44-46页 |
4.2.3 烧结时间 | 第46-47页 |
4.2.4 升温速度 | 第47页 |
4.3 烧结工艺参数优化 | 第47-55页 |
4.3.1 烧结温度对材料密度的影响 | 第48-51页 |
4.3.2 压制压力对材料密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3 烧结时间对复合材料密度的影响 | 第52-55页 |
4.4 最佳烧结工艺制备铝-碳化硼复合材料及性能分析 | 第55-63页 |
4.4.1 微观组织及缺陷分析 | 第55-58页 |
4.4.2 物理及力学性能分析 | 第58-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 第65-71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电化学腐蚀试验方法 | 第65-66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5.2.2 电化学测量系统 | 第66页 |
5.3 电化学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5.3.1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Tafel极化曲线的测试 | 第66-68页 |
5.3.2 铝-碳化硼复合材料腐蚀试样的微观组织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