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山水折扇画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9页 |
| 1.1 研究内容 | 第7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第二章 中国山水折扇画发展脉络 | 第9-15页 |
| 2.1 扇面的演变 | 第9-15页 |
| 第三章 明清山水折扇绘画的扇纸 | 第15-17页 |
| 3.1 金笺 | 第15-16页 |
| 3.2 素面笺 | 第16-17页 |
| 第四章 明清山水折扇绘画的构图形式 | 第17-27页 |
| 4.1 折扇山水画的形制 | 第17页 |
| 4.2 山水折扇画面内容组合的划分 | 第17-19页 |
| 4.2.1 虚静旷达的一岸一水式 | 第17-18页 |
| 4.2.2 开合呼应的两岸一水式 | 第18页 |
| 4.2.3 丰富饱满的多峰重叠图式 | 第18-19页 |
| 4.3 山水折扇画的构图形式 | 第19-24页 |
| 4.3.1 左边角、右边角式 | 第19-20页 |
| 4.3.2 压下中心式 | 第20-21页 |
| 4.3.3 全景展开式 | 第21-22页 |
| 4.3.4 左右环绕式 | 第22页 |
| 4.3.5 圆形环绕式 | 第22页 |
| 4.3.6 左右对角式 | 第22-23页 |
| 4.3.7 上下挤压式 | 第23-24页 |
| 4.3.8 一半式 | 第24页 |
| 4.4 明清时期的山水折扇画的构图特点 | 第24-27页 |
| 4.4.1 多种多样的构图组合 | 第24页 |
| 4.4.2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 第24-25页 |
| 4.4.3 开合有序的扇面稳定性 | 第25-27页 |
| 第五章 以地区为代表的明清山水折扇画 | 第27-35页 |
| 5.1 以苏州府为代表的山水折扇绘画 | 第27-29页 |
| 5.2 以杭嘉湖平原三府为代表的山水折扇绘画 | 第29-30页 |
| 5.3 以徽州府为代表明清山水折扇画家 | 第30-31页 |
| 5.4 以松江府为代表的明清山水折扇画家 | 第31-32页 |
| 5.5 其他地区为代表的画家 | 第32-35页 |
| 第六章 以地区为代表的明清山水折扇画特点 | 第35-39页 |
| 6.1 各地区山水融合诸家的艺术风格 | 第35页 |
| 6.2 以小观大的独特构图 | 第35-36页 |
| 6.3 超脱世俗的文人情怀 | 第36-39页 |
|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附表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