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唐代仕女画绘画“语言”特色 | 第9-23页 |
| 第一节 唐代仕女画的形成背景及原因 | 第9-14页 |
| 一、唐代仕女画家与画作 | 第12-13页 |
| 二、唐代仕女画的形成背景及原因 | 第13-14页 |
| 第二节 大唐神“韵”下的富贵艳丽之“色” | 第14-16页 |
| 一、唐王朝下的“盛世华彩" | 第14-15页 |
| 二、“韵”“境”下的赋彩规律 | 第15-16页 |
| 第三节 “镜像”与“物感”融合的“美、善”统一 | 第16-18页 |
| 第四节 “兼容并蓄”的韵律之“线” | 第18-20页 |
| 一、“独立”与“依附”兼容的和谐之美 | 第18-19页 |
| 二、充满韵律感的柔美之“线” | 第19-20页 |
| 第五节 “心象”影响下的画面结构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唐代仕女画“语言”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 第23-35页 |
| 第一节 唐代仕女画“色”当代语境下的“韵”律化 | 第23-26页 |
| 一、随时势之类、赋现时之彩 | 第23-24页 |
| 二、随“韵”赋彩 | 第24-26页 |
| 第二节 唐代仕女画造型语言对当代工笔人物“意象”影响 | 第26-30页 |
| 一、传统画面中的“意象”因素 | 第26-27页 |
| 二、传统“意象”下的写实风格 | 第27-29页 |
| 三、“写意”性工笔人物画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唐代仕女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线的影响 | 第30-33页 |
| 第四节 唐代仕女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面结构语言的影响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绘画“语言”特色 | 第35-43页 |
| 第一节 当代“境”遇下的随“韵”赋彩 | 第35-37页 |
| 第二节 当代无为而为的“美、善、真”造型理念 | 第37-38页 |
|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柔美律动”之线 | 第38-40页 |
| 第四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虚空式画面构成 | 第40-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