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4页 |
六、本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问题的引入--WT/DS427案 | 第16-19页 |
第一节 案件概览 | 第16-18页 |
一、原审调查 | 第16-17页 |
二、再调查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案件争议法律问题 | 第18-19页 |
一、商务部是否违反ADA第6条和SCMA第12条 | 第18页 |
二、商务部是否违反ADA第3条和SCMA第15条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国“双反”调查程序问题解析 | 第19-32页 |
第一节 调查程序 | 第19-23页 |
一、调查程序启动 | 第19-20页 |
二、听证会 | 第20-21页 |
三、公告程序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信息披露义务与机密信息保护 | 第23-29页 |
一、信息披露 | 第23-25页 |
二、机密信息的处理 | 第25-28页 |
三、我国在信息披露中的不足 | 第28-29页 |
第三节 ADA与SCMA在中国的适用 | 第29-32页 |
一、ADA与SCMA在我国的适用现状 | 第30页 |
二、WTO案例裁决的法律地位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双反”损害调查问题解析 | 第32-43页 |
第一节 国内产业的界定 | 第32-36页 |
一、国内产业的法律规定 | 第32页 |
二、国内产业界定 | 第32-34页 |
三、国内产业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产业损害的确定 | 第36-40页 |
一、有关确定损害的法律规定 | 第36页 |
二、损害的三种表现形式 | 第36-38页 |
三、影响损害确定的因素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因果关系的确定 | 第40-43页 |
一、因果关系判定的法律规定 | 第40页 |
二、价格削减和降低 | 第40-41页 |
三、因果关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中国“双反”调查规则与实践的完善 | 第43-48页 |
第一节 WT/DS427案有关程序问题的启示 | 第43-46页 |
一、改进调查程序 | 第43-44页 |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我国“双反”调查实体规则完善建议 | 第46-48页 |
一、加强对反倾销与反补贴协定法律条文的理解解释能力 | 第46页 |
二、结合以往案例经验更新法律法规 | 第46-47页 |
三、编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手册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