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1.1 炭分子筛的概述 | 第10页 | 
| 1.2 炭分子筛的结构与性质 | 第10-12页 | 
| 1.2.1 炭分子筛的孔结构 | 第10-11页 | 
| 1.2.2 炭分子筛的分离原理 | 第11页 | 
| 1.2.3 炭分子筛与活性炭的区别 | 第11-12页 | 
| 1.3 炭分子筛的制备 | 第12-15页 | 
| 1.3.1 炭分子筛制备的原料 | 第12-13页 | 
| 1.3.2 炭分子筛制备的方法 | 第13-15页 | 
| 1.4 炭分子筛的评价 | 第15-18页 | 
| 1.5 炭分子筛的应用 | 第18-22页 | 
| 1.5.1 作为变压吸附过程的吸附剂 | 第18-21页 | 
| 1.5.2 作为催化剂的载体 | 第21页 | 
| 1.5.3 作为气相色谱的担体 | 第21页 | 
| 1.5.4 用于废水的处理和空气的净化 | 第21-22页 | 
| 1.6 本文的工作内容 | 第22-23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3-31页 | 
| 2.1 实验的原料和仪器 | 第23-25页 | 
| 2.1.1 实验气体 | 第23页 | 
| 2.1.2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 2.1.3 商业CMS吸附剂 | 第23-24页 | 
| 2.1.4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 2.2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5-29页 | 
| 2.2.1 两塔变压吸附装置 | 第25-26页 | 
| 2.2.2 转炉 | 第26页 | 
| 2.2.3 断条整粒装置 | 第26-29页 | 
| 2.3 CMS的评价方法 | 第29-31页 | 
| 2.3.1 实验流程 | 第29-30页 | 
| 2.3.2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30页 | 
| 2.3.3 孔结构的表征 | 第30-31页 | 
| 3 CMS的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31-38页 | 
| 3.1 评价CMS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31-34页 | 
| 3.1.1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1.2 放空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1.3 均压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2 CMS的评价 | 第34-36页 | 
| 3.2.1 恒定产气的出口流率观察产气、脱附气特点评价CMS | 第34-35页 | 
| 3.2.2 恒定产气N_2浓度观察产气、脱附气特点评价CMS | 第35-36页 | 
| 3.3 小结 | 第36-38页 | 
| 4 CMS的制备 | 第38-58页 | 
| 4.1 实验的路线 | 第38页 | 
| 4.2 实验原料分析 | 第38-40页 | 
| 4.3 断条整粒 | 第40页 | 
| 4.4 次炭化条件的选择 | 第40-48页 | 
| 4.4.1 二次炭化恒温时间的影响 | 第41-43页 | 
| 4.4.2 二次炭化终温的影响 | 第43-46页 | 
| 4.4.3 二次炭化升温速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 4.5 活化条件的选择 | 第48-53页 | 
| 4.5.1 活化时间的影响 | 第48-51页 | 
| 4.5.2 活化水蒸汽流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 4.6 气相炭沉积条件的选择 | 第53-56页 | 
| 4.6.1 一步苯沉积时间的选择 | 第53-55页 | 
| 4.6.2 二次苯沉积条件的选择 | 第55-56页 | 
| 4.7 小结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