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3页 |
1.3.1 电力线通信技术总体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1页 |
1.3.2 电力线通信路由算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2页 |
1.3.3 电力线通信自愈方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非对称信道感知方法研究 | 第15-24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非对称信道的描述 | 第15-16页 |
2.3 感知链路状态邻居表的建立 | 第16-21页 |
2.3.1 主要通信节点与协调节点的定义 | 第16-17页 |
2.3.2 主要邻居表与辅助邻居表结构研究 | 第17-18页 |
2.3.3 主要邻居表与辅助邻居表信息处理算法 | 第18-21页 |
2.4 非对称信道感知方法的仿真分析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面向非对称信道的路由冗余机制研究 | 第24-45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利用非对称信道的MESH网络拓扑组网算法研究 | 第24-30页 |
3.2.1 逻辑主节点选取 | 第24-26页 |
3.2.2 直接注册与间接注册 | 第26-27页 |
3.2.3 Mesh网络拓扑构建 | 第27-28页 |
3.2.4 组网可靠性分析 | 第28-30页 |
3.3 利用非对称信道的分布式多径路由算法研究 | 第30-44页 |
3.3.1 路由表设计方法 | 第30-32页 |
3.3.2 利用非对称信道的准双向路由 | 第32-33页 |
3.3.3 路由信息处理算法 | 第33-38页 |
3.3.4 路由学习机制 | 第38-41页 |
3.3.5 路由机制性能验证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面向非对称信道的网络自愈方法研究 | 第45-62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网络自愈过程中两种信息帧的研究 | 第45-46页 |
4.3 节点状态转换模型研究 | 第46-47页 |
4.4 网络自愈性能指标 | 第47页 |
4.5 网络自愈方法仿真分析 | 第47-53页 |
4.5.1 新节点入网情况的自愈方法研究 | 第48-49页 |
4.5.2 子节点离开网络情况的自愈方法 | 第49-50页 |
4.5.3 多个主节点共存情况的自愈方法 | 第50-52页 |
4.5.4 主节点离网情况的自愈方法研究 | 第52-53页 |
4.6 网络自愈方法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53-61页 |
4.6.1 新节点入网自愈方法的仿真及分析 | 第53-54页 |
4.6.2 子节点离网自愈方法的仿真及分析 | 第54-56页 |
4.6.3 网络融合自愈方法的仿真及分析 | 第56-58页 |
4.6.4 主节点离网自愈方法的仿真及分析 | 第58-60页 |
4.6.5 自愈后拓扑的通信成功率统计 | 第60-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