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组合隔震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隔震技术研究概况 | 第9-14页 |
1.2.1 传统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2.2 隔震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隔震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2 隔震结构基本原理及动力分析 | 第16-30页 |
2.1 隔震系统组成 | 第16页 |
2.2 隔震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2.3 隔震技术的分类 | 第17-21页 |
2.3.1 摩擦滑移隔震 | 第18-19页 |
2.3.2 橡胶支座隔震 | 第19-21页 |
2.4 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 | 第21-22页 |
2.4.1 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21页 |
2.4.2 结构运动方程 | 第21-22页 |
2.5 基于ANSYS的隔震结构动力分析 | 第22-26页 |
2.5.1 隔震支座的恢复力模型 | 第22-23页 |
2.5.2 动力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2.6 基于SAP2000 的隔震结构动力分析 | 第26-30页 |
2.6.1 隔震支座的模拟 | 第26-29页 |
2.6.2 动力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 组合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30-64页 |
3.1 分析的结构模型和工况 | 第30-32页 |
3.2 ANSYS计算方案 | 第32页 |
3.3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2-35页 |
3.4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5-37页 |
3.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62页 |
3.5.1 水平位移 | 第37-45页 |
3.5.2 水平加速度响应 | 第45-51页 |
3.5.3. 层间剪力 | 第51-59页 |
3.5.4 最大主应力 | 第59-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 组合基础隔震的地震反应与参数的关系 | 第64-74页 |
4.1 根据T_1和TG选波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64-68页 |
4.1.1 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64页 |
4.1.2 选取的地震波 | 第64-65页 |
4.1.3 两种选波方案下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对比 | 第65-68页 |
4.2 隔震支座布置方案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68-71页 |
4.2.1 隔震支座的布置方案 | 第68-69页 |
4.2.2 不同装置下组合基础隔震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69-71页 |
4.3 滑移支座摩擦系数对地震反应的分析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5.2 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