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控制机件论文

高温蝶阀操作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蝶阀第11-12页
        1.1.1 基本介绍第11页
        1.1.2 主要分类[4-6]第11-12页
    1.2 蝶阀的演变历史及经济成分重量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蝶阀流动特性研究第13页
        1.3.2 蝶阀结构性能分析第13-15页
    1.4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第16-18页
第2章 操作条件下高温蝶阀结构应力计算第18-42页
    2.1 保温层为 100mm时蝶阀阀座的温度分布及应力状态第19-25页
        2.1.1 温度分布第19-23页
        2.1.2 应力状态第23-25页
    2.2 80mm厚度下的绝缘外套之阀座受热状态第25-27页
        2.2.1 有限单元模型第25-26页
        2.2.2 蝶阀热分析结果第26-27页
    2.3 蝶阀阀板的温度分布第27-28页
        2.3.1 蝶阀阀板有限元模型第27页
        2.3.2 蝶阀阀板热分析结果第27-28页
    2.4 不同筋板内置形式下的蝶阀阀座的强度比较第28-41页
        2.4.1 不同筋板内置形式下的阀座立体模型第28-29页
        2.4.2 有限单元模型第29页
        2.4.3 材料属性及边界条件第29-30页
        2.4.4 蝶阀应力分析结果第30-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高温蝶阀流通特性数值计算与评估第42-60页
    3.1 CFD软件简介第42-44页
    3.2 高温蝶阀数值模拟方法第44-45页
        3.2.1 湍流模型第44-45页
        3.2.2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45页
    3.3 计算模型第45-47页
        3.3.1 计算模型尺寸第45页
        3.3.2 流体域模型第45-46页
        3.3.3 网格划分第46-47页
    3.4 高温蝶阀内部流场特性分析第47-58页
        3.4.1 不同开度下高温蝶阀压力场分布第47-49页
        3.4.2 不同开度下高温蝶阀流速分析第49-50页
        3.4.3 不同开度下高温蝶阀流线分析第50-51页
        3.4.4 高温蝶阀流场特性仿真计算第51-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高温蝶阀操作性能特征计算第60-67页
    4.1CV值计算第60页
    4.2 阀门的操作扭矩计算第60-62页
    4.3 阀门的泄漏量评估第62-65页
        4.3.1 泄漏量计算原理第62-64页
        4.3.2 计算阀门的泄漏量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5章 基于润滑油系统的高温蝶阀检测装置设计及试验第67-81页
    5.1 测试项目及方法第67-70页
        5.1.1 阻力系数测试第67-68页
        5.1.2 高温蝶阀扭矩测试第68-69页
        5.1.3 蝶阀流量特性试验第69-70页
    5.2 装置设计原理及试验流程第70-71页
    5.3 润滑油的选用第71页
    5.4 润滑油性能试验装置设计第71-72页
    5.5 油试验过程第72-79页
        5.5.1 水加热试验第72-74页
        5.5.2 轮带油加热试验第74-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6章 基于不同系统下的高温蝶阀检测试验装置设计第81-91页
    6.1 基于熔融盐循环系统的高温蝶阀检测试验装置第82-86页
        6.1.1 选用熔融盐存在的问题第82-84页
        6.1.2 装置设计图第84-86页
    6.2 基于空气加热之高温蝶阀检测试验系统第86-88页
        6.2.1 空气介质第86页
        6.2.2 空气加热注意事项第86页
        6.2.3 装置设计原理图第86-88页
    6.3 检测台的设计第88-89页
        6.3.1 设计目的第88页
        6.3.2 检测台设计原理图第88-89页
    6.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4页
    7.1 主要结论第91-92页
    7.2 创新性第92页
    7.3 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加工工艺特征的云制造平台及信任评估研究
下一篇:基于人性化语义视角的残疾人辅具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