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村镇传统聚落中的环濠形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核心概念界定第16-17页
        1.4.1 环濠第16页
        1.4.2 环濠历史地段第16页
        1.4.3 传统聚落第16-17页
    1.5 研究对象和范围第17-18页
        1.5.1 研究对象第17页
        1.5.2 研究范围第17-18页
    1.6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7 研究框架第19-20页
2 环濠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第20-31页
    2.1 环濠的由来第20-21页
    2.2 环濠的历史演变第21-25页
        2.2.1 环濠的构筑演变第21-22页
        2.2.2 环濠与寨墙的关系演变第22-23页
        2.2.3 环濠与水系的关系演变第23-25页
        2.2.4 环濠的功能演变第25页
    2.3 环濠面临的现实困境第25-27页
        2.3.1 现状问题第25-26页
        2.3.2 衰败原因第26-27页
    2.4 国内外理论研究第27-29页
        2.4.1 国外理论研究第27-28页
        2.4.2 国内理论研究第28-29页
    2.5 国内外实践研究第29-30页
        2.5.1 国外实践研究第29页
        2.5.2 国内实践研究第29-30页
    2.6 小结第30-31页
3 环濠形态特征分析第31-42页
    3.1 环濠的形态类别第31-33页
        3.1.1 矩形、圆形和不规则形态第31-33页
        3.1.2 单重、双重、多重环濠第33页
        3.1.3 环濠形态变化趋势第33页
    3.2 环濠的水系构成形态第33-34页
    3.3 环濠的物质形态要素第34-40页
        3.3.1 平面肌理第35-36页
        3.3.2 界面第36-37页
        3.3.3 节点第37-38页
        3.3.4 尺度第38-40页
    3.4 环濠物质形态要素分类第40-41页
        3.4.1 不可变要素第40页
        3.4.2 可变要素第40-41页
    3.5 小结第41-42页
4 环濠与村镇传统聚落空间关系研究第42-56页
    4.1 村镇传统聚落的空间构成特点第42-43页
        4.1.1 自然性第42页
        4.1.2 领域性第42页
        4.1.3 复合性第42-43页
    4.2 环濠与传统聚落空间构成特点的相似性第43页
        4.2.1 利用自然环境第43页
        4.2.2 强调边界与防御第43页
        4.2.3 空间混合第43页
    4.3 环濠与聚落整体环境格局的关系第43-45页
        4.3.1 环濠形成新的风水第43-44页
        4.3.2 环濠与聚落格局的空间同构第44-45页
    4.4 环濠与聚落边界防御性要素的关系第45-50页
        4.4.1 环濠与寨墙的关系第45-48页
        4.4.2 环濠与寨门的关系第48-50页
        4.4.3 环濠与桥的关系第50页
        4.4.4 环濠与哨所的关系第50页
    4.5 环濠与聚落内主要空间要素的关系第50-55页
        4.5.1 环濠与街道的关系第50-52页
        4.5.2 环濠与庙宇的关系第52-53页
        4.5.3 环濠与戏台的关系第53-54页
        4.5.4 环濠与广场的关系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基于形态研究的环濠保护方法探讨与实证--以禹州市花石镇白南村为例第56-72页
    5.1 环濠和传统聚落历史风貌、格局的调查研究第56-62页
        5.1.1 环濠形态的探寻恢复第56-58页
        5.1.2 环濠历史地段历史风貌的探寻恢复第58-61页
        5.1.3 传统聚落格局的探寻恢复第61-62页
    5.2 环濠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思考第62-64页
        5.2.1 白南村环濠存在的现状问题第62-63页
        5.2.2 环濠保护复原面临的阻力第63-64页
    5.3 环濠保护规划原则的提出第64-65页
        5.3.1 原真性第64页
        5.3.2 共生性第64-65页
    5.4 环濠保护规划目标和理念第65-66页
    5.5 划定环濠的保护区划第66-68页
        5.5.1 明确环濠自身的空间形态第66页
        5.5.2 划定环濠的核心保护范围第66-67页
        5.5.3 划定环濠的建设控制地带第67-68页
    5.6 环濠历史地段的空间引导——共生的空间方法构思第68-70页
        5.6.1 环濠与聚落格局的空间同构探索第68-69页
        5.6.2 环濠与宗教、民俗建筑的关系探索第69-70页
        5.6.3 环濠与聚落道路的发展探索第70页
        5.6.4 环濠与居民生活的发展探索第70页
    5.7 本章小结第70-72页
6 结语第72-74页
    6.1 已经解决的问题第72-73页
    6.2 研究的局限性第73页
    6.3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个人简历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程项目多因素挣值管理法的改进研究及应用--基于LMDI分解法
下一篇: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某供水工程投资方案比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