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科学探索设备与仪器论文

数传系统与星载探测设备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3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第9-11页
   ·研究内容及论文章节安排第11-13页
2 数传系统与星载探测设备间的EMC预测分析方案流程第13-17页
   ·电磁干扰三要素的判断第13-14页
   ·数传系统与星载探测设备间的EMC标准的判定第14-16页
     ·星载探测设备的分类第14-15页
     ·EMC标准的制定第15-16页
   ·EMC预测方案流程图第16-17页
3 数传天线辐射方向图修正的预先研究第17-33页
   ·GO和UTD结合星体和太阳板理论分析第17-22页
   ·GO和UTD射线寻迹第22-31页
   ·数传天线辐射场计算第31-33页
4 数传发射机与GPS双频接收机间的EMC预测第33-44页
   ·功率干扰余量预测方程第33页
   ·EMC预测模型第33-37页
     ·数传发射机建模第33-34页
     ·GPS双频接收机建模第34-35页
     ·数传天线和GPS双频接收机天线建模第35-37页
     ·传播损耗建模第37页
   ·预测原理及分析第37-44页
     ·频率剔除法第37-39页
     ·功率剔除法第39-41页
     ·频带剔除法第41-42页
     ·天线效应剔除法第42-44页
5 数传发射机与星载探测设备间的EMC预测第44-48页
   ·干扰电平预测方程第44页
   ·干扰电平与电磁场强度的转换第44-45页
   ·数传发射机与模拟数字探测设备间的EMC预测第45页
   ·数传发射机与电磁探测设备间的EMC预测第45-46页
   ·数传发射机与GPS频接收机大功率指标预测第46-48页
6 数传电源浪涌电流的辐射干扰分析第48-56页
   ·浪涌电流模型第48-49页
   ·磁偶极子天线模型第49-50页
   ·辐射电阻模型第50-51页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1-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A 星载设备部分指标第59-60页
附录B 星载设备位置第60-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自由度一体式坦克模拟器误差特性及控制
下一篇: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螺旋槽数控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