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研究的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7页 |
1.2.1 有关科学研究规范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我国科学研究中失范现象的相关文献 | 第12-13页 |
1.2.3 有关科研规范制度设计和建构的研究文献 | 第13-15页 |
1.2.4 有关我国科研规范的制度性相关文件及研究 | 第15-16页 |
1.2.5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7-20页 |
1.3.1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新时期科研失范行为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20-26页 |
2.1 我国科学研究失范行为的表现 | 第20-22页 |
2.1.1 项目申请材料的“虚假性” | 第20页 |
2.1.2 科研立项的“人情化” | 第20页 |
2.1.3 科研项目过程的“空洞” | 第20-21页 |
2.1.4 项目验收“走过场” | 第21页 |
2.1.5 科研经费的滥用 | 第21-22页 |
2.2 剖析科研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22-23页 |
2.2.1 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偏颇 | 第22页 |
2.2.2 科研人员道德认知的阙失 | 第22-23页 |
2.2.3 科研管理制度约束的缺位 | 第23页 |
2.3 对科研失范行为的多维度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2.3.1 科研失范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23-24页 |
2.3.2 科研失范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 第24页 |
2.3.3 科研失范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对我国科研失范的制度剖析和意义诠释 | 第26-34页 |
3.1 对我国科研失范行为中管理制度缺失的剖析 | 第26-29页 |
3.1.1 资金监管制度的不配套 | 第26页 |
3.1.2 绩效评估制度的不灵活 | 第26-27页 |
3.1.3 信息公开制度的不到位 | 第27页 |
3.1.4 科研诚信制度的不健全 | 第27-28页 |
3.1.5 激励创新制度的不明确 | 第28-29页 |
3.2 制度约束在规范科学研究中的主导和核心地位 | 第29-33页 |
3.2.1 道德规范的有限性 | 第29页 |
3.2.2 法律规范的事后性 | 第29-30页 |
3.2.3 制度规范的主导性 | 第30-31页 |
3.2.4 科研制度规范的功能和意义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我国科研规范的制度建构和设计 | 第34-45页 |
4.1 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的知识生产方式变革 | 第34-37页 |
4.1.1 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的时代特征 | 第34-35页 |
4.1.2 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 | 第35-36页 |
4.1.3 知识生产方式改变对科研制度重建的导向作用 | 第36-37页 |
4.2 我国科研规范文件出台的背景 | 第37-38页 |
4.3 我国对科研活动规范的制度重建 | 第38-42页 |
4.3.1 资金监管制度 | 第38-39页 |
4.3.2 绩效评估制度 | 第39页 |
4.3.3 信息公开制度 | 第39-40页 |
4.3.4 科技报告制度 | 第40-41页 |
4.3.5 科研诚信制度 | 第41页 |
4.3.6 激励创新制度 | 第41-42页 |
4.4 对我国科研规范制度重建的分析和评价 | 第42-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