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原因 | 第9-10页 |
(一)选题的原因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一)文献法 | 第14页 |
(二)观察法 | 第14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魅力的内涵和特点 | 第17-21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魅力的科学内涵 | 第17-19页 |
(一)魅力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教师魅力的含义 | 第18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魅力的科学内涵 | 第18-19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魅力的特点 | 第19-21页 |
(一)政治性 | 第19页 |
(二)示范性 | 第19-20页 |
(三)时代性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魅力的重要作用 | 第21-27页 |
一、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 第21-22页 |
二、有利于学生实行“三观”教育 | 第22页 |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 第22-23页 |
四、对学生的成长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 第23-24页 |
五、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 第24-25页 |
六、有利于确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魅力缺乏的表现及其原因 | 第27-33页 |
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魅力缺乏的表现 | 第27-29页 |
(一)政治信仰模糊 | 第27-28页 |
(二)职业倦怠严重 | 第28-29页 |
(三)教学能力不足 | 第29页 |
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魅力缺乏的原因 | 第29-33页 |
(一)社会环境复杂 | 第30页 |
(二)思想政治学科地位弱化 | 第30-31页 |
(三)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魅力的路径 | 第33-39页 |
一、坚定政治信仰 | 第33-34页 |
二、提高教学热情 | 第34-35页 |
三、提高教学能力 | 第35-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