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基于三折线软化模型的钻孔灌注桩沉降特性研究及施工控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3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1.1.1 引言第9页
        1.1.2 桩基础的发展第9-10页
        1.1.3 桩基础的分类第10-13页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钻孔灌注桩的一些常见问题第13-14页
        1.2.2 桩基共同作用研究概况第14-20页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第21-23页
        1.4.1 技术路线第21页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2 竖向荷载下桩基的承载性状第23-33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竖向荷载下基桩的传递机理第23-28页
        2.2.1 桩土荷载传递过程第23-24页
        2.2.2 桩基荷载传递基本方程第24-25页
        2.2.3 几种常用荷载传递法函数第25-28页
    2.3 桩基的受力变形特征及其破坏形式第28-31页
        2.3.1 桩基Q-S曲线第28-30页
        2.3.2 桩基荷载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0-31页
        2.3.3 竖向荷载下桩的破坏模式第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考虑软化的桩侧-桩端三折线模型计算第33-53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计算模型第33-38页
        3.2.1 桩侧模型第33-36页
        3.2.2 桩端模型第36页
        3.2.3 计算假定第36-38页
    3.3 解析解的推导第38-45页
        3.3.1 桩侧土全部处于弹性阶段第39-41页
        3.3.2 桩侧土部分进入塑性状态第41-42页
        3.3.3 桩侧土进入滑移状态第42-45页
    3.4 桩顶荷载-沉降关系的讨论第45-50页
        3.4.1 桩侧土体全部位于弹性段第45-47页
        3.4.2 桩侧土体部分位于塑性段第47-48页
        3.4.3 桩侧土部分位于滑移段第48-50页
    3.5 利用MATLAB语言进行计算的思路第50-52页
        3.5.1 桩顶位移值范围为0第50-51页
        3.5.2 桩顶位移值范围为S_u(0)第51页
        3.5.3 桩顶位移值范围为S_0>S_(u1)(0)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桩端刺入的室内模拟实验及分析第53-77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试验目的第53-54页
    4.3 试验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制作第54-64页
        4.3.1 模拟试验相似的设定第54页
        4.3.2 模型槽第54-55页
        4.3.3 地基土的模拟第55-58页
        4.3.4 桩基的模拟第58-60页
        4.3.5 桩端沉渣的模拟第60-64页
    4.4 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第64-65页
    4.5 试验加载系统第65-67页
    4.6 试验结果数据分析第67-75页
        4.6.1 试验数据测量方式第67-68页
        4.6.2 试验数据处理结果第68-75页
    4.7 本章小结第75-77页
5 统一三折线模型分析计算与含沉渣桩施工控制措施第77-89页
    5.1 引言第77页
    5.2 MATLAB计算所用参数的确定第77-83页
        5.2.1 桩侧极限侧阻力τ_u以及有关系数f第77-79页
        5.2.2 参数λ_1和λ_2 以及S_u和S_(u1)的确定第79-81页
        5.2.3 参数k_1和k_2以及S_(bu)和S(bu1)的确定第81-82页
        5.2.4 单桩的Q-S曲线实测和计算图第82-83页
    5.3 钻孔灌注桩施工综合控制第83-87页
        5.3.1 沉渣形成原理和检测方法第83-84页
        5.3.2 沉渣厚度控制方法第84-86页
        5.3.3 事后的沉渣补强措施第86-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9-93页
    6.1 结论第89-90页
    6.2 展望第90-93页
致谢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降低热力管网阀门散热损失研究
下一篇:旋挖钻机结构分析与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