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生态旅游 | 第10-11页 |
1.1.2 灵长类动物对压力的应对 | 第11-14页 |
1.2 灵长类动物粪便皮质醇激素非损伤性测定及应用进展 | 第14-19页 |
1.2.1 灵长类动物皮质醇激素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2 粪便皮质醇的检测技术 | 第16-19页 |
1.3 滇金丝猴的描述 | 第19-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24页 |
第2章 研究地点和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24-34页 |
2.1 研究地点 | 第24-26页 |
2.1.1 地理位置概况 | 第24-25页 |
2.1.2 植被类型 | 第25页 |
2.1.3 气候条件 | 第25-26页 |
2.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6-34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6-28页 |
2.2.2 年龄性别组划分及行为定义 | 第28-30页 |
2.2.3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第3章 滇金丝猴皮质醇水平变化 | 第34-38页 |
3.1 滇金丝猴粪样皮质醇激素提取方法探究 | 第34-35页 |
3.2 滇金丝猴不同年龄/性别组皮质醇含量的差异 | 第35页 |
3.3 全年皮质醇含量的变化 | 第35-38页 |
第4章 人为干扰对滇金丝猴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 第38-45页 |
4.1 不同季节人为干扰因子对皮质醇含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 第38-44页 |
4.1.1 春季人为干扰因子对皮质醇含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4.1.2 夏季人为干扰因子对皮质醇含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 第41-42页 |
4.1.3 秋季人为干扰因子对皮质醇含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 第42-43页 |
4.1.4 冬季人为干扰因子对皮质醇含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4.2 皮质醇与人为互动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第5章 滇金丝猴的应对策略 | 第45-50页 |
5.1 滇金丝猴回应行为主成分分析 | 第45-46页 |
5.2 人、猴的交互行为 | 第46-48页 |
5.2.1 交互行为 | 第46-47页 |
5.2.2 不同年龄/性别组、不同距离等级时的回应行为 | 第47-48页 |
5.3 滇金丝猴的应对策略 | 第48-50页 |
第6章 游客问卷调查表分析 | 第50-52页 |
第7章 讨论及建议 | 第52-60页 |
7.1 滇金丝猴皮质醇的变化趋势 | 第52-54页 |
7.2 滇金丝猴对人为干扰的应对 | 第54-56页 |
7.3 不同年龄/性别组行为上的适应 | 第56-57页 |
7.4 滇金丝猴习性的适应性 | 第57-59页 |
7.5 建议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附录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80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