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政策背景 | 第8-9页 |
2、行业背景 | 第9-10页 |
3、现实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论文的基本思路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交通场站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规律 | 第16-24页 |
(一)交通文化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1、文化的内涵 | 第16页 |
2、交通文化概论 | 第16-19页 |
(二)交通场站文化概述 | 第19页 |
(三)交通场站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规律 | 第19-24页 |
1、交通场站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19-21页 |
2、交通场站文化的发展规律 | 第21-24页 |
二、交通场站文化育人的功能及其作用 | 第24-29页 |
(一)交通场站文化育人功能 | 第24-27页 |
1、传播功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4-25页 |
2、激励功能:增强交通行业文化软实力 | 第25页 |
3、约束功能: 保证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 | 第25-26页 |
4、凝聚功能:向社会辐射文明,提升社会形象 | 第26-27页 |
(二)交通场站文化育人的作用 | 第27-29页 |
1、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 | 第27页 |
2、有利于交通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 | 第27页 |
3、有利于解决交通问题的实际需要 | 第27-28页 |
4、有利于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 第28-29页 |
三、我国交通场站文化育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5页 |
(一)我国交通场站文化育人的现状 | 第29-30页 |
1、场站文化环境得到改善 | 第29页 |
2、场站文化运营制度进一步完善 | 第29-30页 |
3、场站文化的职能进一步彰显 | 第30页 |
4、场站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 第30页 |
(二)我国交通场站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1、场站文化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文化育人“起步晚,发展滞后” | 第30-31页 |
2、场站文化的市场导向浓重,影响主旋律空间 | 第31-32页 |
3、场站文化缺乏城市个性,文化育人的独特性彰显不够 | 第32页 |
4、场站文化覆盖面窄,育人效果显性不足 | 第32页 |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1、思想层面:对场站文化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到位 | 第32-33页 |
2、社会层面:忽视了人本文化的传播 | 第33页 |
3、企业层面:投入不到位,评估制度落后 | 第33-34页 |
4、政府层面:政府角色定位不足,管理不到位 | 第34-35页 |
四、完善交通场站文化育人的原则和措施 | 第35-46页 |
(一)交通场站文化育人的原则 | 第35-37页 |
1、“以人为本”原则 | 第35-36页 |
2、突出地域特性原则 | 第36页 |
3、和谐发展的原则 | 第36页 |
4、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37页 |
5、彰显行业文明的原则 | 第37页 |
(二)场站交通文化育人功能的举措 | 第37-46页 |
1、坚持主旋律方向,培育场站文化的核心价值 | 第37-38页 |
2、完善长效机制,实现场站三位一体育人目标 | 第38-40页 |
3、凝练核心内容,突出城市发展的个性特征 | 第40-41页 |
4、加强硬件建设,实现场站环境育人 | 第41-43页 |
5、加强和谐文化宣传,传播和谐场站正能量 | 第43页 |
6、打造场站品牌文化,树立和谐城市形象 | 第43-44页 |
7、统筹公益传播和商业传播,构建城市生态交通文明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