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融资回购业务的相关理论 | 第12-18页 |
2.1 融资回购业务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 第12页 |
2.1.1 融资回购业务的基本概念 | 第12页 |
2.1.2 本文融资回购业务的主要特征 | 第12页 |
2.2 融资回购业务相关的风险控制理论 | 第12-17页 |
2.2.1 风险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2.2.2 风险识别 | 第13-16页 |
2.2.3 风险控制理论 | 第16-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案例背景介绍 | 第18-26页 |
3.1 A公司的简介与发展 | 第18-19页 |
3.1.1A公司的简介 | 第18页 |
3.1.2A公司的发展 | 第18-19页 |
3.2 A公司开展融资回购业务的必要性 | 第19-22页 |
3.2.1 A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3.2.2 A公司开展融资回购业务的优势 | 第20-21页 |
3.2.3 替代者分析 | 第21页 |
3.2.4 A公司需要融资回购业务平台拓展自身业务 | 第21-22页 |
3.3 融资回购业务对象B公司 | 第22-25页 |
3.3.1 B公司企业简介 | 第22页 |
3.3.2 B公司融资回购业务情况分析 | 第22-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运用模糊综合模型法对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产生风险识别分析 | 第26-33页 |
4.1 B公司资料信息收集 | 第26-27页 |
4.1.1 市场调查 | 第26页 |
4.1.2 头脑风暴法寻找风险因素 | 第26-27页 |
4.2 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27-29页 |
4.2.1 问卷调查的目的对象和依据 | 第27页 |
4.2.2 问卷内容 | 第27-29页 |
4.3 数据收集与统计 | 第29-30页 |
4.3.1 问卷调查收集 | 第29页 |
4.3.2 数据统计 | 第29-30页 |
4.4 运用模糊综合模型对融资回购业务进行风险评价 | 第30-32页 |
4.4.1 建立模糊评价基本模型 | 第30-31页 |
4.4.2 建立置信度模糊评价模型 | 第31-3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风险的控制方案及实施效果 | 第33-57页 |
5.1 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风险控制机构设置 | 第33-39页 |
5.1.1 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风控结构 | 第33页 |
5.1.2 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风险控制部门 | 第33-35页 |
5.1.3 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流程 | 第35-39页 |
5.2 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道德风险的控制 | 第39-42页 |
5.2.1 道德风险分析 | 第39-40页 |
5.2.2 道德风险的风控措施 | 第40-41页 |
5.2.3 道德风险风控措施的实施情况 | 第41-42页 |
5.3 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法律风险的控制 | 第42-43页 |
5.3.1 法律风险分析 | 第42页 |
5.3.2 法律风险的风控措施 | 第42-43页 |
5.3.3 法律风险风控措施的实施情况 | 第43页 |
5.4 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市场风险的控制 | 第43-47页 |
5.4.1 市场风险分析 | 第43页 |
5.4.2 市场风险的风控措施 | 第43-46页 |
5.4.3 市场风险风控措施的实施情况 | 第46-47页 |
5.5 A公司融资回购业务技术风险的控制 | 第47-53页 |
5.5.1 技术风险分析 | 第47-48页 |
5.5.2 技术风险的风控措施 | 第48-50页 |
5.5.3 技术风险风控措施的实施情况 | 第50-53页 |
5.6 其他风险 | 第53-55页 |
5.6.1 其他风险分析 | 第53-54页 |
5.6.2 其他风险的风控措施 | 第54-55页 |
5.6.3 其他风险风控措施的实施情况 | 第55页 |
5.7 B公司融资回购业务案例的风险控制总结 | 第55-56页 |
5.7.1 未发生风险事故 | 第55-56页 |
5.7.2 经济成果 | 第56页 |
5.7.3 对A公司的战略意义 | 第5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