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

吉林靖宇核电站核岛软弱夹层地基适宜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35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5-22页
        1.1.1 核事故及分析第15-17页
        1.1.2 地震地质之于核事故第17-19页
        1.1.3 核电发展趋势第19-20页
        1.1.4 我国核电站址条件第20-21页
        1.1.5 选题研究意义第21-2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31页
        1.2.1 核电站址条件现状第22-24页
        1.2.2 核电勘察测试与试验方法研究现状第24-28页
        1.2.3 研究评价方法现状第28-31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1-34页
        1.3.1 研究内容第31-33页
        1.3.2 技术路线第33-34页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4-35页
第2章 厂址工程地质条件第35-63页
    2.1 工程概况第35-36页
    2.2 水文气象条件第36-37页
        2.2.1 水文条件第36-37页
        2.2.2 气象条件第37页
    2.3 地形地貌第37-39页
    2.4 地层岩性第39-45页
    2.5 地质构造第45-53页
        2.5.1 区域主要断裂构造第45-46页
        2.5.2 厂址附近范围断层活动性第46-47页
        2.5.3 厂址区地质构造第47-53页
        2.5.4 地质构造综述第53页
    2.6 地震地质第53-56页
        2.6.1 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第53-54页
        2.6.2 区域地震活动性第54-56页
    2.7 基岩地震动SL-2高值初步估算第56-60页
        2.7.1 估算依据第57页
        2.7.2 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第57-58页
        2.7.3 最大历史地震第58-59页
        2.7.4 最大潜在地震法第59页
        2.7.5 结果分析第59-60页
    2.8 水文地质条件第60-63页
        2.8.1 地下水类型及特性分析第60-61页
        2.8.2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第61-62页
        2.8.3 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第62页
        2.8.4 地下水腐蚀性第62-63页
第3章 厂区地基岩土层工程特性研究第63-97页
    3.1 基本原位测试方法与岩土试验第63-76页
        3.1.1 波速测试试验第63-70页
        3.1.2 标准贯入试验(SPT)第70-71页
        3.1.3 静力触探试验(CPT)第71-72页
        3.1.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DPT)第72-73页
        3.1.5 室内静力学试验第73-75页
        3.1.6 点荷载试验第75页
        3.1.7 厂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第75-76页
    3.2 地基岩土层承载力计算研究第76-81页
    3.3 软弱夹层工程特性研究第81-94页
        3.3.1 软弱夹层分布范围第81-82页
        3.3.2 试验设备第82-83页
        3.3.3 试样及试验条件第83-85页
        3.3.4 成果整理依据第85-86页
        3.3.5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86-93页
        3.3.6 软弱夹层对本工程的主要影响第93-94页
    3.4 本章小结第94-97页
第4章 软弱夹层地基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第97-127页
    4.1 地质力学模型的构建第97-104页
        4.1.1 本构模型与阻尼的选取第97-99页
        4.1.2 模型建立第99-100页
        4.1.3 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第100页
        4.1.4 边界条件设置第100-102页
        4.1.5 动荷载的选取与输入第102-103页
        4.1.6 网格的划分第103-104页
    4.2 静力运算结果分析第104-112页
        4.2.1 位移场分析第104-109页
        4.2.2 应力场分析第109-111页
        4.2.3 塑性区分析第111-112页
    4.3 动力运算结果分析第112-115页
        4.3.1 位移动力响应第113-114页
        4.3.2 塑性区分析第114页
        4.3.3 软弱夹层位移监测结果分析第114-115页
    4.4 软弱夹层厚度与埋深对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第115-118页
        4.4.1 厚度的影响第116-117页
        4.4.2 埋深的影响第117-118页
    4.5 软弱夹层地基的动力响应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第118-125页
        4.5.1 敏感性分析原理第118-120页
        4.5.2 敏感性分析结果第120-125页
    4.6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5基于可拓学方法的核岛软弱夹层地基的适宜性研究第127-141页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27-130页
    5.2 可拓学评价步骤第130-132页
        5.2.1 确定经典域与节域第130-131页
        5.2.2 确定待评价物元第131页
        5.2.3 权系数的确定第131页
        5.2.4 确定评价指标的关联度第131-132页
    5.3 评价指标的权系数确定第132-135页
        5.3.1 熵值法第132-133页
        5.3.2 层次分析法第133-134页
        5.3.3 组合赋权法第134-135页
    5.4 实例分析第135-140页
    5.5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141-143页
    6.1 主要结论第141-142页
    6.2 主要建议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5-157页
致谢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TiO2纳米线光阳极的界面设计与调控
下一篇:离子液体电沉积Ga、Si纳米颗粒与Ge纳米结构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