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TiO2纳米线光阳极的界面设计与调控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65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4-18页
        1.2.1 晶硅太阳能电池第15-16页
        1.2.2 薄膜太阳能电池第16-17页
        1.2.3 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第17-18页
    1.3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第18-23页
        1.3.1 量子点特性第18-21页
        1.3.2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1-23页
    1.4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行为第23-33页
        1.4.1 光生电荷的复合过程第24-29页
        1.4.2 光生电子的注入过程第29-32页
        1.4.3 光生空穴的转移过程第32-33页
    1.5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研究现状第33-42页
        1.5.1 半导体氧化物薄膜第33-39页
        1.5.2 量子点第39-42页
    1.6 本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内容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65页
第二章 Al-TiO_2/TiO_2同质结界面的构筑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65-91页
    2.1 引言第65-66页
    2.2 实验部分第66-71页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6-67页
        2.2.2 TiO_2NWs薄膜的制备第67-68页
        2.2.3 Al掺杂的TiO_2/TiO_2NWs复合膜结构的制备第68页
        2.2.4 CdS量子点敏化以及QDSCs的组装第68-69页
        2.2.5 基本表征手段第69页
        2.2.6 光电性能测试第69-7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71-83页
        2.3.1 TiO_2NWs薄膜以及Al-TiO_2/TiO_2NWs复合膜的形貌和结构表征第71-75页
        2.3.2 TiO_2纳米线薄膜以及Al-TiO_2/TiO_2NWs复合膜的光学性能测试第75-76页
        2.3.3 TiO_2纳米线薄膜以及Al-TiO_2/TiO_2NWs复合膜的光电性能测试第76-83页
    2.4 本章小结第83页
    参考文献第83-91页
第三章 FTO/锐钛矿TiO_2纳米线薄膜界面光生电荷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第91-110页
    3.1 引言第91-92页
    3.2 实验部分第92-94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92-93页
        3.2.2 锐钛矿TiO_2纳米线薄膜的制备第93页
        3.2.3 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电极第93-94页
        3.2.4 基本表征手段第94页
        3.2.5 光电性能的测试第9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4-104页
        3.3.1 TiO_2薄膜和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的形貌和结构表征第94-96页
        3.3.2 TiO_2薄膜和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的光电性能测试第96-104页
    3.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0页
第四章 N掺杂调控锐钛矿TiO_2纳米线/FTO界面特性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110-135页
    4.1 引言第110-112页
    4.2 实验部分第112-115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112-113页
        4.2.2 锐钛矿TiO_2纳米线薄膜的制备第113页
        4.2.3 CdS量子点敏化以及QDSCs的组装第113页
        4.2.4 基本表征手段第113-114页
        4.2.5 光电性能测试第114-11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9页
        4.3.1 TiO_2NWs薄膜电极和N-TiO_2NWs薄膜电极的形貌和结构表征第115-118页
        4.3.2 TiO_2NWs薄膜电极和N-TiO_2NWs薄膜电极的光学性能测试第118页
        4.3.3 TiO_2NWs薄膜和N-TiO_2NWs薄膜的光生电荷行为第118-123页
        4.3.4 QDSCs的光电性能测试第123-129页
    4.4 本章小结第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5页
总结第135-136页
作者简介第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网型海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吉林靖宇核电站核岛软弱夹层地基适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