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法治思维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导论第17-30页
    一、选题背景第17-18页
    二、选题意义第18-21页
        (一)选题的实践意义第18-19页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9-21页
    三、研究综述第21-26页
    四、研究思路第26-27页
    五、研究方法第27-28页
        (一)逻辑分析方法第27-28页
        (二)语义分析方法第28页
        (三)个案研究方法第28页
        (四)比较研究方法第28页
        (五)社会调查方法第28页
    六、论文结构第28-30页
第一章 理性思维与确定意见的形成第30-41页
    第一节 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发展阶段第30-32页
        一、什么是思维第30-31页
        二、人类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第31-32页
    第二节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区别与联系第32-36页
        一、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区别第33页
        二、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之间的联系第33-36页
            (一)辩证思维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第33-34页
            (二)辩证思维比逻辑思维层次更高第34-35页
            (三)确定意见需要辩证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第35-36页
    第三节 理性思维的三个面向第36-41页
        一、定势思维第36-38页
        二、衡量思维第38-39页
        三、全面思维第39-41页
第二章 作为法治思维基础的法律思维第41-57页
    第一节 法律思维的概念和特征第41-46页
        一、法律思维的语义分析第41-43页
        二、法律思维的特征第43-44页
        三、法律语言的开放性与法律思维基本模式第44-46页
            (一)法律语言的开放性第44-45页
            (二)法律思维基本模式第45-46页
    第二节 法律论证的基本问题和思维规则第46-57页
        一、什么是法律论证第47-49页
        二、为什么需要外部法律证成第49-50页
        三、外部证成能否被重构为逻辑有效的论证第50-53页
        四、法律论证应当遵循哪些思维规则第53-55页
        五、法律论证的最终依据是什么第55-57页
第三章 一般意义上的法治思维第57-67页
    第一节 一般意义上的法治思维的界定第57-60页
        一、既有释义的分析与检讨第57-60页
        二、一个一般性的界定和阐释第60页
    第二节 法治思维的基本路径第60-62页
    第三节 法治思维的规则第62-67页
        一、主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权限第62-63页
        二、恰当选择法治方式第63-64页
        三、遵守规则,尊重裁判第64-67页
第四章 法治思维和相关思维之间的关系第67-76页
    第一节 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第67-69页
        一、法律思维是法治思维的基础第67-68页
        二、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区别第68-69页
    第二节 法治思维与传统思维之间的关系第69-72页
        一、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关系第69-70页
            (一)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第69-70页
            (二)法治思维的关键词:“依法”第70页
        二、法治思维与道德思维的关系第70-71页
            (一)法治思维与道德思维的区别第70-71页
            (二)法治思维的关键词:“不违法”第71页
        三、法治思维与传统政治思维的关系第71-72页
            (一)法治思维与传统政治思维的区别第71-72页
            (二)法治思维的关键词:“合法”第72页
    第三节 法治思维与改革和先验制度主义思维的关系第72-76页
        一、法治思维与改革思维的关系第72-74页
        二、法治思维与先验制度主义思维的关系第74-76页
第五章 作为法治思维内核的法治理念第76-95页
    第一节 法治理念是法治思维的内核第76-78页
        一、法治理念是重要的法治意识形态第76-77页
        二、意识形态影响着法律推理最终的结论第77-78页
    第二节 基于法治理念的思维规则第78-83页
        一、法治理念必须真实第78-80页
        二、“社会效果”应当被考虑第80-81页
        三、发现实质问题之所在第81页
        四、发现法理第81-83页
    第三节 清单式法治思维:一个法治理念的实践第83-95页
        一、什么是清单式法治思维第83-87页
        二、清单式法治思维中的理念真实第87-88页
        三、清单式法治思维考虑的社会效果第88-89页
        三、清单式法治思维中的实质问题第89-92页
            (一)法治清单的规范表达第89-91页
            (二)清单式法治思维中的逻辑推论第91-92页
        四、清单式法治思维中的法理发现第92-95页
第六章 作为良法善治基础的法理思维第95-112页
    第一节 法理与法理思维第95-102页
        一、法理:一个凝聚共识的高度第95-97页
        二、法理思维:反思法律与观照生活第97-101页
            (一)法学领域的法理思维:反思法律第98-99页
            (二)实践领域的法理思维:观照生活第99-101页
        三、法理思维是良法善治的基础第101-102页
    第二节 法学研究中的法律思维之问第102-106页
        一、社会法学派提出的问题:法律是什么第103-104页
        二、法教义学派的回应第104页
        三、法经济学派的批判及其缺陷第104-105页
        四、法学研究的重点应当是:法理是什么第105-106页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的法理思维之答第106-112页
        一、一则案例的思考第106-108页
        二、司法三段论中项的同一第108页
        三、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休谟问题第108-109页
        四、司法实践中休谟问题的解决第109-112页
第七章 “彭宇案”中的法治思维第112-122页
    第一节 彭宇案:法律思维上应取的态度第112-113页
    第二节 民事诉讼的“真相”:逻辑规则与价值规则第113-116页
    第三节 法院的失误与律师的可能失误第116-119页
        一、法院的失误:误解了逻辑规则,忽略了价值评价第116-118页
        二、辩方律师可能的失误:消极抗辩,疏于推理第118-119页
    第四节 善良人假设:彭宇案法理思维上的导向第119-122页
结论第122-126页
附录A 法治思维研究检索报告第126-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8-169页
后记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性维护与生产力的生态化发展--乔纳森·休斯生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
下一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