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呼吸系及胸部疾病论文--肺疾病论文

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0-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2页
第2章 综述第12-19页
    2.1 概述第12页
    2.2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的发病机制第12-19页
        2.2.1 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第13-14页
        2.2.2 涎液化糖链抗原(KrebsVondenLuungen-6,KL-6)第14-15页
        2.2.3 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第15-16页
        2.2.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第16-17页
        2.2.5 趋化因子(chemokines,chemoattractantcytokines,CK)第17-19页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第19-22页
    3.1 研究对象第19-20页
        3.1.1 试验组第19页
        3.1.2 对照组第19-20页
    3.2 主要试剂与器材第20页
        3.2.1 试剂第20页
        3.2.2 主要器材第20页
    3.3 研究方法和步骤第20-21页
        3.3.1 标本收集及处理第20-21页
        3.3.2 血清KL-6、SP-A、SP-D、EGF、CXCL-13、CCL-18、VEGF水平检测第21页
    3.4 统计分析第21-22页
第4章 结果第22-37页
    4.1 一般资料分析第22页
    4.2 血清标志物表达水平第22-33页
        4.2.1 血清KL-6的表达水平第22-24页
        4.2.2 血清SP-A的表达水平第24-25页
        4.2.3 血清SP-D的表达水平第25-26页
        4.2.4 血清EGF的表达水平第26-28页
        4.2.5 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第28-29页
        4.2.6 血清CCL18的表达水平第29-31页
        4.2.7 血清CXCL13的表达水平第31-33页
    4.3 各个标志物检测的ROC曲线第33-37页
        4.3.1 联合标志物检测的ROC曲线第34-37页
第5章 讨论第37-46页
第6章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8页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瓣膜性心房纤颤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之间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下一篇: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