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新能源汽车碰撞电安全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我国电动汽车碰撞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电动汽车碰撞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 电动汽车碰撞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3.1 试验研究 | 第12-13页 |
1.3.2 计算机仿真法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车身结构耐撞性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2.1 非线性有限元控制方程 | 第17-20页 |
2.2 显式积分算法 | 第20-21页 |
2.3 时间步长控制 | 第21-22页 |
2.4 显式动力薄壳单元 | 第22-25页 |
2.5 沙漏控制 | 第25-26页 |
2.6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 第26-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汽车碰撞仿真模型建立与试验验证 | 第29-39页 |
3.1 整车正面碰撞仿真有限元建模 | 第29-33页 |
3.1.1 清理CATIA建立的三维模型 | 第29-30页 |
3.1.2 单元网格的划分 | 第30-31页 |
3.1.3 定义材料与单元属性 | 第31页 |
3.1.4 焊点模拟 | 第31-32页 |
3.1.5 接触定义 | 第32页 |
3.1.6 单元质量和初始穿透检查 | 第32-33页 |
3.1.7 定义仿真参数 | 第33页 |
3.2 整车正面碰撞分析与模型验证 | 第33-38页 |
3.2.1 整车正面碰撞加速度曲线试验与仿真比较 | 第33-34页 |
3.2.2 正面100%碰撞车身变形试验与仿真比较 | 第34-35页 |
3.2.3 侧面碰撞车身变形试验与仿真比较 | 第35-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汽车正面碰撞B级电路优化布置设计及侧面碰撞车体中央通道一体化设计 | 第39-62页 |
4.1 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 | 第39-43页 |
4.1.1 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 | 第39-40页 |
4.1.2 多项式响应面方法 | 第40-42页 |
4.1.3 目标主次法 | 第42-43页 |
4.2 正面安全碰撞试验分析与问题优化流程 | 第43-46页 |
4.3 汽车正面碰撞关键部件厚度优化 | 第46-52页 |
4.3.1 优化数学模型表达式 | 第46-47页 |
4.3.2 近似模型误差分析与优化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4.4 汽车正面碰撞前舱B级电路布置优化 | 第52-56页 |
4.4.1 问题描述 | 第52-53页 |
4.4.2 优化数学模型表达式 | 第53-54页 |
4.4.3 优化改进后计算结果 | 第54-56页 |
4.5 侧面碰撞中央通道一体化设计 | 第56-61页 |
4.5.1 整车侧面碰撞分析 | 第56页 |
4.5.2 整车侧面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5.3 中央通道一体化设计技术路线 | 第58页 |
4.5.4 中央通道结构优化 | 第58-60页 |
4.5.5 优化后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总结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