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 第8页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第8-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4页 |
一、《共产党宣言》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雏形 | 第14-18页 |
(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第14页 |
1.《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 第14页 |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二)《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 第14-16页 |
1.《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第15页 |
2.《共产党宣言》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雏形 | 第15页 |
3.《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社会主义:两个必然 | 第15-16页 |
(三)《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 第16-18页 |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第16页 |
2.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二、《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翻译出版的过程及特点 | 第18-29页 |
(一)清末民初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 第18-20页 |
1.传教士李提摩太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 第18页 |
2.留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 第18-19页 |
3.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 第19-20页 |
(二)五四运动前后《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 第20-22页 |
1.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 第20-21页 |
2.其他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 第21页 |
3.陈望道对《共产党宣言》的完整翻译 | 第21-22页 |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 第22-24页 |
1.华岗译本是建党以后第一个以共产党人身份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 | 第22-23页 |
2.成仿吾、徐冰对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 第23-24页 |
3.博古在总结前人翻译的基础上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翻译出版 | 第24页 |
(四)《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翻译出版的特点 | 第24-29页 |
1.翻译出版主体多 | 第25页 |
2.翻译出版目的性强 | 第25-26页 |
3.翻译出版参考的版本多 | 第26-27页 |
4.传播方式的组织性强 | 第27页 |
5.翻译形式多样 | 第27-28页 |
6.单行本发行数量大 | 第28-29页 |
三、《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积极影响 | 第29-36页 |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出版的影响 | 第29-31页 |
1.为翻译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奠定了基础 | 第29页 |
2.鼓舞了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的热情 | 第29-30页 |
3.巩固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 第30-31页 |
(二)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 | 第31-33页 |
1.培育了一代早期革命者,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 | 第31页 |
2.促进了早期革命者马克思主义观的确立 | 第31-32页 |
3.树立了党的早期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第32-33页 |
(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贡献 | 第33-36页 |
1.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33-34页 |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指引了方向 | 第34-35页 |
3.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效果 | 第35-36页 |
四、《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 第36-41页 |
(一)应当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翻译、学习研究 | 第36-38页 |
1.进一步推进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研究 | 第36-37页 |
2.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宣传 | 第37页 |
3.加强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学习 | 第37-38页 |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必须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 第38-41页 |
1.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传播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方法 | 第39页 |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理论解决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