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呼吸系肿瘤论文--肺肿瘤论文

靶向阻断PD-1/PD-L1通路在NSCLC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9-31页
    1.1 免疫检查点研究进展第19-24页
        1.1.1 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配体第19-22页
        1.1.2 其他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第22-24页
    1.2 NSCLC治疗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1.3 CAR-T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第26-27页
    1.4 CRISPR/Cas9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第27-28页
    1.5 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特色第28-31页
        1.5.1 研究目标第28页
        1.5.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5.3 研究特色与意义第29-31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31-51页
    2.1 实验材料第31-37页
        2.1.1 细胞第31页
        2.1.2 主要试剂与耗材第31-32页
        2.1.3 流式抗体第32-33页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3-34页
        2.1.5 载体质粒第34页
        2.1.6 引物序列第34-36页
        2.1.7 主要实验仪器第36-37页
    2.2 实验方法第37-51页
        2.2.1 抗体的标记第37页
        2.2.2 标记抗体的检测第37页
        2.2.3 蛋白浓度测定第37-38页
        2.2.4 多肽冲击PBMC第38-39页
        2.2.5 流式检测PD-1表达情况第39页
        2.2.6 流式检测PD-1单抗药物与PBMC的结合情况第39页
        2.2.7 温度和时间对PD-1抗体体外封闭的影响第39页
        2.2.8 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对体外封闭的影响第39-40页
        2.2.9 PBMC与NCI-H358的共培养第40页
        2.2.10 流式检测共培养的PBMC CD8+、CD4+和PD-1+第40-41页
        2.2.11 LDH法检测PBMC杀伤效果第41页
        2.2.1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1-45页
        2.2.13 慢病毒包装第45-46页
        2.2.14 慢病毒浓缩第46页
        2.2.15 慢病毒滴度测定第46页
        2.2.16 慢病毒感染PBMC第46-47页
        2.2.17 慢病毒感染效率的测定第47页
        2.2.18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第47页
        2.2.19 细胞因子的检测—ELISA检测法第47-48页
        2.2.20 流式细胞分型第48页
        2.2.21 CRISPR敲除载体的构建第48-49页
        2.2.22 流式检测CRISPR敲除效率第49-50页
        2.2.23 流式检测PBMC CRISPR靶基因敲除效率第50页
        2.2.24 统计学分析第50-51页
第3章 结果第51-123页
    3.1 PD-1单抗分子的组成及标记第51-57页
        3.1.1 SDS-PAGE分析PD-1单抗药第51-52页
        3.1.2 PD-1单抗药的荧光标记第52-54页
        3.1.3 标记的PD-1单抗药检测PBMC上PD-1的表达情况第54-57页
        小结第57页
    3.2 淋巴细胞培养过程中PD-1+细胞比例的变化第57-64页
        3.2.1 多肽冲击共培养过程中PD-1+细胞比例的变化第57-61页
        3.2.2 PBMC与肿瘤细胞共培养过程中PD-1+细胞比例的变化第61-63页
        小结第63-64页
    3.3 PD-1单抗药对PBMC的封闭效果第64-70页
        3.3.1 PD-1抗体药物在pH5.8、pH6.6、pH7.2和pH8.0的缓冲体系中结合情况第64-66页
        3.3.2 PD-1抗体药物在pH 6.6、pH6.8和pH7.4的缓冲体系中结合情况第66-67页
        3.3.3 pH值降低后,已结合的PD-1抗体药物是否会解离第67-68页
        3.3.4 在原pH值条件下结合的稳定性分析第68-70页
        小结第70页
    3.4 体外封闭后遇到肿瘤细胞上的PD-L1是否会解离第70-74页
        3.4.1 细胞因子刺激对K562细胞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第70页
        3.4.2 细胞因子刺激对A549细胞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第70-71页
        3.4.3 细胞因子刺激对NCI-H358细胞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第71页
        3.4.4 荧光扫描仪检测体外封闭情况第71-72页
        3.4.5 PD-L1表达肿瘤细胞对体外封闭的影响第72-73页
        3.4.6 PD-L1高表达肿瘤细胞对体外封闭的影响第73-74页
    3.5 PD-1单抗药体外封闭时间和温度对封闭效率的影响第74-80页
        3.5.1 封闭温度、封闭时间对封闭情况的影响第74-77页
        3.5.2 PBS体系中25℃ 1h的封闭情况第77-78页
        3.5.3 PBS体系中25℃ 2h的封闭情况第78-79页
        3.5.4 PBS体系中37℃ 1h的封闭情况第79-80页
        3.5.5 不同温度、时间和封闭条件的比较第80页
        小结第80页
    3.6 培养液OKM200+5%FBS或生理盐水作为封闭环境第80-83页
        3.6.1 在细胞培养基中37℃1h的封闭情况第80-81页
        3.6.2 PBMC在0.9% NaCl中的封闭情况第81-83页
        小结第83页
    3.7 80%左右的封闭效果是否会影响PBMC的杀伤活性第83-85页
        3.7.1 体外封闭对PBMC杀伤效果的影响——LDH法第83-84页
        小结第84-85页
    3.8 PD-L1嵌合抗原受体的表达第85-92页
        3.8.1 PD-L1抗体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5-87页
        3.8.2 转染体系的确定第87-88页
        3.8.3 慢病毒滴度的测定第88-89页
        3.8.4 慢病毒感染PBMC第89-90页
        3.8.5 PBMC表达PD-L1嵌和抗原抗体第90-91页
        小结第91-92页
    3.9 PBMC培养条件的确定第92-97页
        3.9.1 活化条件对PBMC组分的影响第92-96页
        3.9.2 CAR-T细胞体外扩增第96页
        小结第96-97页
    3.10 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第97-106页
        3.10.1 表达PD-L1 scFv-28Bz的PBMC对NCI-H358的杀伤作用第97-102页
        3.10.2 表达PD-L1 scFv-28Bz的PBMC对A549(PD-L1低表达)的杀伤效果第102-104页
        3.10.3 CD8+、CD4+及PD-1+的细胞比例第104-105页
        3.10.4 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第105-106页
        小结第106页
    3.11 基于CRISPR/Cas9方法的免疫检查点敲除位点筛选第106-123页
        3.11.1 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的多样性第106-110页
        3.11.2 293TN细胞PD-1等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情况第110-111页
        3.11.3 293TN细胞PD-1等免疫检查点过表达细胞系的建立第111-113页
        3.11.4 基于慢病毒载体CRISPR-GFP的PD-1敲除载体的构建第113-115页
        3.11.5 PD-1敲除靶点的筛选第115-119页
        3.11.6 PBMC PD-1的敲除第119-120页
        3.11.7 其它免疫检查点敲除靶点的筛选第120页
        小结第120-123页
第4章 讨论第123-127页
    4.1 单克隆抗体封闭对杀伤的影响第123页
    4.2 PD-L1 CAR-T对PD-L1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的杀伤作用第123-124页
    4.3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免疫检查点敲除靶点的筛选第124-127页
第5章 结论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附件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饲料利用效率的长白猪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和肠黏膜转录组学研究
下一篇: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蕉镇的实践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