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供电公司线损管理效率评估及改进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线损相关概念及原理 | 第17-19页 |
2.1.1 线损的界定 | 第17页 |
2.1.2 线损的构成 | 第17-18页 |
2.1.3 线损的分类 | 第18-19页 |
2.1.4 线损产生的原因 | 第19页 |
2.2 线损管理内涵 | 第19-21页 |
2.3 精细化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4 PDCA循环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SY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现状分析 | 第23-37页 |
3.1 SY供电公司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3.1.1 公司概况 | 第23页 |
3.1.2 公司电网建设情况 | 第23-24页 |
3.2 SY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现状 | 第24-37页 |
3.2.1 主要用户分析 | 第24-25页 |
3.2.2 线损管理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3.2.3 线损管理考核原则及指标 | 第26-30页 |
3.2.4 线损监测现行体系及内容 | 第30-32页 |
3.2.5 主要地区线损管理情况 | 第32-34页 |
3.2.6 SY供电公司线损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 第34-37页 |
第4章 SY供电公司线损管理效率评价方法 | 第37-49页 |
4.1 线损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39页 |
4.1.1 指标选取基本原则 | 第37页 |
4.1.2 指标选择基本思路 | 第37-38页 |
4.1.3 指标选取流程 | 第38页 |
4.1.4 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 第38-39页 |
4.2 评价方法 | 第39-42页 |
4.2.1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39-40页 |
4.2.2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40-41页 |
4.2.3 进行单准则排序 | 第41页 |
4.2.4 进行层次综合排序 | 第41-42页 |
4.2.5 建立评价评语集 | 第42页 |
4.3 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线损管理效率评价 | 第42-49页 |
4.3.1 确定指标层次结构 | 第42-43页 |
4.3.2 准则层权重计算 | 第43-46页 |
4.3.3 整体评价指标结果 | 第46-47页 |
4.3.4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第5章 提高SY供电公司线损管理效率改进对策 | 第49-55页 |
5.1 创新线损实时监测工作模式 | 第49页 |
5.2 提高现场治理工作水平 | 第49-50页 |
5.3 完善线损管控技术体系 | 第50-51页 |
5.4 合理进行设备无功补偿 | 第51-52页 |
5.5 健全线损管理保障体系 | 第52-5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