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晶体学论文

大口径液晶光学相控阵实现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7页
    1.2 大口径液晶相控阵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第23-27页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3-24页
        1.3.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与结构安排第24-27页
第二章 液晶基本理论第27-37页
    2.1 液晶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第27-28页
    2.2 向列型液晶分子排布特性第28-29页
    2.3 向列型液晶的弹性体理论第29-33页
        2.3.1 向列型液晶得连续弹性自由能第29-31页
        2.3.2 向列型液晶处于电场中的自由能密度第31-33页
    2.4 液晶分子折射率椭球模型第33-34页
    2.5 液晶的电控双折射效应第34-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大口径液晶相控阵基本理论第37-61页
    3.1 远场衍射模型第37-46页
        3.1.1 光的衍射第37-39页
        3.1.2 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第39-40页
        3.1.3 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近似第40-43页
        3.1.4 液晶光学相控阵的衍射模型第43-46页
    3.2 液晶光学相控阵基本原理第46-56页
        3.2.1 液晶移相器原理第46-50页
        3.2.2 液晶光学相控光束指向基本原理第50-56页
    3.3 大口径液晶光学相控阵技术第56-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改进型大口径液晶相控阵结构及数值仿真第61-78页
    4.1 理论模型第61-64页
        4.1.1 PA-in-PA结构第61-63页
        4.1.2 光束相控指向第63-64页
    4.2 改进型大口径液晶相控阵结构设计第64-68页
    4.3 数值仿真第68-76页
        4.3.1 仿真模型第68页
        4.3.2 远场光斑特性第68-70页
        4.3.3 主瓣衍射效率仿真第70-73页
        4.3.4 仿真数据分析第73-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大口径液晶光学相控阵波控器实现第78-103页
    5.1 液晶驱动基本原理第78-80页
    5.2 大口径液晶光学相控阵系统框架结构第80页
    5.3 波控器的总体设计第80-81页
    5.4 电源模块设计第81-83页
        5.4.1 线性电源设计第81-82页
        5.4.2 开关电源设计第82-83页
    5.5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第83-89页
        5.5.1 USB芯片简介第83-85页
        5.5.2 USB固件配置第85页
        5.5.3 USB模块数据通信第85-88页
        5.5.4 串口通信设计第88-89页
    5.6 驱动器模块设计第89-97页
        5.6.1 MIPI通信接口第90-91页
        5.6.2 MIPI通信接口工作组第91-92页
        5.6.3 MIPIDSI工作组第92页
        5.6.4 MIPIDSI通道信号电平第92-94页
        5.6.5 MIPIDSI低速指令传输第94-96页
        5.6.6 MIPIDSI高速数据传输第96-97页
    5.7 管理系统模块设计第97-99页
    5.8 运算器模块设计第99-100页
    5.9 波控器实验验证第100-101页
    5.10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03-105页
    6.1 全文总结第103-104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声表面波声子晶体内部场分布测量及相关物理效应的研究
下一篇:高耐受功率液晶光学相控阵器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