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物理层安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3-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物理层安全和博弈论基础 | 第18-30页 |
2.1 物理层安全基础 | 第18-20页 |
2.1.1 基于信息论的安全通信 | 第18-19页 |
2.1.2 Wyner物理层安全模型 | 第19-20页 |
2.2 物理层安全扩展场景 | 第20-24页 |
2.2.1 基于多天线的人工噪声场景 | 第20-21页 |
2.2.2 节点协作的人工噪声场景 | 第21-22页 |
2.2.3 中继节点场景 | 第22-24页 |
2.3 博弈论基础 | 第24-29页 |
2.3.1 博弈论的发展历史 | 第24页 |
2.3.2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 第24-26页 |
2.3.3 基本的博弈模型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友好干扰节点和合法信道的博弈 | 第30-50页 |
3.1 单干扰节点的博弈模型 | 第30-35页 |
3.1.1 系统模型 | 第30-31页 |
3.1.2 博弈模型 | 第31-32页 |
3.1.3 博弈分析 | 第32-34页 |
3.1.4 Matlab仿真与分析 | 第34-35页 |
3.2 双干扰节点的博弈模型 | 第35-39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35-36页 |
3.2.2 博弈模型 | 第36-38页 |
3.2.3 Matlab仿真与分析 | 第38-39页 |
3.3 多天线发送端与单干扰节点的博弈模型 | 第39-49页 |
3.3.1 信道模型 | 第40-41页 |
3.3.2 博弈模型 | 第41-42页 |
3.3.3 Matlab仿真与分析 | 第42-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不可信节点情况下的节点选择 | 第50-64页 |
4.1 单个不可信节点 | 第50-57页 |
4.1.1 不可信节点帮助合法信道 | 第51-53页 |
4.1.2 不可信节点帮助窃听者 | 第53-54页 |
4.1.3 博弈分析 | 第54页 |
4.1.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4.2 不可信节点和友好节点混合场景 | 第57-63页 |
4.2.1 不可信节点帮助合法信道 | 第58-59页 |
4.2.2 不可信节点帮助窃听者 | 第59-60页 |
4.2.3 博弈分析 | 第60页 |
4.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