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1-13页 |
二、我国同性婚姻立法的理论争议与评析 | 第13-25页 |
(一)关于我国同性婚姻立法的理论争议 | 第13-14页 |
1.学术界赞成同性婚姻的理由 | 第13-14页 |
2.学术界反对同性婚姻的理由 | 第14页 |
(二)我国婚姻观念转变 | 第14-19页 |
1.传统的婚姻理念 | 第14-18页 |
2.变化的婚姻理念 | 第18-19页 |
(三)我国同性婚姻未得立法确认产生的矛盾 | 第19-25页 |
1.同性恋引发婚姻法适用不当,成为酿成家庭悲剧的隐患 | 第19-21页 |
2.同性伴侶同居期间的财产权得不到保护 | 第21页 |
3.同性恋性行为引发艾滋病的交叉感染 | 第21-22页 |
4.不能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 | 第22-25页 |
三、我国同性婚姻的正当性 | 第25-32页 |
(一)同性婚姻与人权保护 | 第25-26页 |
(二)同性婚姻与婚姻自由 | 第26-27页 |
(三)同性婚姻与少数人权利保护 | 第27-32页 |
1.少数人群体概念界定与权利保障理论 | 第27-29页 |
2.保护少数人群体的依据 | 第29页 |
3.同性恋群体与亚文化 | 第29-32页 |
四、我国同性婚姻的立法政策选择 | 第32-43页 |
(一)西方国家同性伴侣关系保护的立法例及其启示 | 第32-37页 |
1.澳大利亚的事实伴侶模式 | 第32-33页 |
2.英国的民事伴侣模式 | 第33页 |
3.法国的民事互助契约模式 | 第33-34页 |
4.荷兰的同性婚姻模式 | 第34-35页 |
5.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二)同性伴侣关系纳入我国婚姻法调整的可行性论证 | 第37-39页 |
1.中国对同性恋正向宽容和理解转变 | 第37-38页 |
2.中国医学界对同性恋看法的嬗变 | 第38页 |
3.同性婚姻的积极意义 | 第38-39页 |
(三)同性婚姻法律保护范围 | 第39-43页 |
1.人身关系 | 第39-40页 |
2.财产关系 | 第40-41页 |
3.对第三人效力 | 第41页 |
4.亲子关系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件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