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物资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物流服务中的风险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金融物流的研究综述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4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物流服务概述第17-25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1 第三方物流企业第17-18页
        2.1.2 金融物流第18页
    2.2 国外金融物流发展现状第18-19页
    2.3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物流的动因及意义第19-20页
        2.3.1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物流的动因第19页
        2.3.2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物流的意义第19-20页
    2.4 国内金融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第20-23页
        2.4.1 金融物流的发展现状第20-21页
        2.4.2 金融物流的发展趋势第21-23页
    2.5 我国金融物流服务发展中的问题第23-24页
        2.5.1 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尚未完善第23页
        2.5.2 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第23页
        2.5.3 行业市场不成熟第23页
        2.5.4 信息不对称第23-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物流运作模式及风险分析第25-33页
    3.1 仓单质押业务模式运作流程及风险分析第25-27页
        3.1.1 仓单质押业务运作模式第25-26页
        3.1.2 仓单质押业务风险分析第26-27页
    3.2 融通仓业务模式运作流程及风险分析第27-28页
        3.2.1 融通仓业务运作模式第27页
        3.2.2 融通仓业务风险分析第27-28页
    3.3 保兑仓业务模式运作流程及风险分析第28-29页
        3.3.1 保兑仓业务运作模式第28-29页
        3.3.2 保兑仓业务风险分析第29页
    3.4 替代采购业务模式运作流程及风险分析第29-31页
        3.4.1 替代采购业务运作模式第29-30页
        3.4.2 替代采购业务风险分析第30-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4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物流服务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第33-53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3-34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4-45页
        4.2.1 指标初选第34-38页
        4.2.2 指标筛选第38-44页
        4.2.3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4-45页
    4.3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简介第45-46页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6页
        4.3.2 灰色关联分析法第46页
        4.3.3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第46页
    4.4 本文评价方法选择第46-50页
        4.4.1 层次结构图的建立第47页
        4.4.2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第47-49页
        4.4.3 综合评价计算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3页
5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物流服务案例分析第53-63页
    5.1 案例概述第53页
    5.2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确定第53-58页
        5.2.1 构造判断矩阵第54页
        5.2.2 计算权重第54-57页
        5.2.3 最终评价指标权重确立第57-58页
    5.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第58-59页
    5.4 评价结果分析第59-60页
    5.5 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物流服务风险防范对策第60-62页
        5.5.1 质押物方面第60页
        5.5.2 客户企业信用方面第60-61页
        5.5.3 内部管理及技术方面第61-62页
        5.5.4 合同法律方面第62页
    5.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6 结论及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1页
附录I 调查问卷第71-77页
附录Ⅱ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农产品区域品牌效应研究
下一篇: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供应链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