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的税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AR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对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认知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组织形式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基金特点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法律性质 | 第20-21页 |
第五节 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一、境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 第21-22页 |
二、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税收的基本原则与理论分析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税收基本原则 | 第23-24页 |
一、税收法定原则 | 第23页 |
二、税收公平原则 | 第23-24页 |
三、实质课税主义 | 第24页 |
第二节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税收理论分析 | 第24-29页 |
一、税收主体理论 | 第24-25页 |
二、选择性适用西方最优税制理论 | 第25页 |
三、形式转移不课税与实质受益人课税 | 第25-26页 |
四、所得发生时课税与所得实现时课税 | 第26-29页 |
第四章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税收现状与突出问题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基金税收特点 | 第29-30页 |
一、纳税主体多样性 | 第29页 |
二、征税对象复杂性 | 第29页 |
三、征收环节多重性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税收现状概况 | 第30-33页 |
一、纳税主体 | 第31-32页 |
二、征收税项 | 第32页 |
三、税收优惠制度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税收突出问题 | 第33-39页 |
一、纳税主体认知错位 | 第33-34页 |
二、有违实质课税原则 | 第34-35页 |
三、重复征税 | 第35-36页 |
四、税收法定原则缺失 | 第36-37页 |
五、税制宏观调控能力低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境外相关税收政策横向比较与经验借鉴 | 第39-51页 |
第一节 境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税收政策与评价 | 第39-47页 |
一、美国对冲基金税收政策及评价 | 第39-44页 |
二、日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税收政策及评价 | 第44-46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税收政策 | 第46页 |
四、其他地区对冲基金税收政策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境外经验借鉴 | 第47-51页 |
一、完善的税收体系 | 第47页 |
二、有效的税收调节功能 | 第47-48页 |
三、明确的税收引导作用 | 第48-51页 |
第六章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税收制度的优化与重构 | 第51-59页 |
第一节 优化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具体建议 | 第52-59页 |
一、构建合理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税制体系 | 第52-53页 |
二、明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纳税主体身份 | 第53-54页 |
三、对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所得课税优化 | 第54-55页 |
四、税收优惠政策的优化 | 第55-56页 |
五、贴合“营改增”的整体改革 | 第56-57页 |
六、参考公募基金落实公平原则 | 第57-59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