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对国外国库现金管理的考察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3.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4-15页 |
1.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页 |
1.3.3 博弈理论 | 第15-16页 |
1.3.4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6-17页 |
1.4 研究逻辑结构和结论 | 第17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2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发展与现状 | 第19-31页 |
2.1 基本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 | 第19-22页 |
2.1.1 以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 第19-20页 |
2.1.2 国库单一账户下的央行经理制 | 第20-21页 |
2.1.3 国库现金管理改革 | 第21-22页 |
2.2 其他相关基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22-24页 |
2.2.1 预算制度 | 第22页 |
2.2.2 政府采购制度 | 第22-23页 |
2.2.3 债务管理制度 | 第23页 |
2.2.4 国库管理系统和监控改革 | 第23-24页 |
2.3 国库现金沉淀问题 | 第24-27页 |
2.3.1 国库现金余额现状 | 第24-25页 |
2.3.2 国库现金余额存量过大产生的问题 | 第25-26页 |
2.3.3 央行国库现金沉淀闲置的原因 | 第26-27页 |
2.4 国库现金定期存款等措施的探索 | 第27-31页 |
2.4.1 国库存款计付利息 | 第27页 |
2.4.2 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招标 | 第27-29页 |
2.4.3 赎回国债 | 第29-31页 |
3 央行国库账户和商业银行国库账户协作分析——基于美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借鉴 | 第31-51页 |
3.1 美国国库现金管理账户的历史沿革 | 第31-33页 |
3.1.1 财政部在商业银行历史上长期存在账户 | 第31-32页 |
3.1.2 税收与借款账户计划的实施 | 第32-33页 |
3.2 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协作 | 第33-37页 |
3.2.1 美联储对于美国财政部的职责 | 第33-34页 |
3.2.2 与国债相关的服务 | 第34页 |
3.2.3 国库支付的进行 | 第34-35页 |
3.2.4 协助联邦政府缴税 | 第35页 |
3.2.5 国库现金的投资 | 第35-36页 |
3.2.6 信息服务 | 第36页 |
3.2.7 财政部支付美联储的服务费用 | 第36-37页 |
3.2.8 国库现金管理上的配合 | 第37页 |
3.3 商业银行国库账户 | 第37-42页 |
3.3.1 处理联邦税收收入 | 第39-40页 |
3.3.2 稳定美联储国库账户余额和金融市场货币供给 | 第40-41页 |
3.3.3 通过税收与借款账户获取国库资金余额的利息收益 | 第41-42页 |
3.3.4 其他目标——激励银行对国债的销售及担保 | 第42页 |
3.4 国库现金管理的新发展 | 第42-45页 |
3.4.1 联邦税收电子支付系统 | 第43页 |
3.4.2 联邦财政直接投资项目 | 第43-44页 |
3.4.3 期限投资选择项目 | 第44-45页 |
3.5 美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特点分析 | 第45-51页 |
3.5.1 国库现金管理中税收与借款账户机制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 第46页 |
3.5.2 美联储在履行其国库代理职责的前提下实施货币政策 | 第46-47页 |
3.5.3 各方利益诉求得到重视的基础上互相合作 | 第47-48页 |
3.5.4 美国国库现金管理不断发展和完善 | 第48-49页 |
3.5.5 联邦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区别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 第49-51页 |
4 我国引入商业银行国库账户的理论和实践分析 | 第51-63页 |
4.1 国库现金管理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和博弈 | 第51-56页 |
4.1.1 代理制或经理制是否为决定引入商业银行国库账户的制度前提 | 第51-52页 |
4.1.2 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职责与冲突 | 第52-54页 |
4.1.3 与国家税务局的协调 | 第54-55页 |
4.1.4 商业银行的参与 | 第55页 |
4.1.5 地方财政国库现金和中央财政的协调管理 | 第55-56页 |
4.2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上引入商业银行账户可行性 | 第56-63页 |
4.2.1 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改革所具备的条件 | 第56-58页 |
4.2.2 商业银行系统国库账户作为缴税账户的可能性 | 第58-59页 |
4.2.3 新设立商业银行国库账户 | 第59-60页 |
4.2.4 引入国库商业银行账户的限制因素 | 第60-63页 |
5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改革中关于引入商业银行国库账户的政策建议 | 第63-69页 |
5.1 完善财政基础制度 | 第63-65页 |
5.1.1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第63-64页 |
5.1.2 推进预算制度改革 | 第64页 |
5.1.3 与政府债务管理相配合 | 第64-65页 |
5.2 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完善 | 第65-67页 |
5.2.1 国库管理各机构权责划分 | 第65页 |
5.2.2 建立国库库底资金的最低额度和国库现金流预测机制 | 第65-66页 |
5.2.3 渐进式引入商业银行国库账户 | 第66-67页 |
5.2.4 完善各类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工具 | 第67页 |
5.3 相关制度基础设施的完善 | 第67-69页 |
5.3.1 财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 第67-68页 |
5.3.2 立法保障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