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石墨烯简介 | 第11-19页 |
1.1.1 石墨烯的基本结构 | 第12-13页 |
1.1.2 石墨烯的性能 | 第13-14页 |
1.1.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1.1.4 石墨烯的应用 | 第16-19页 |
1.2 聚酰亚胺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2.1 传统聚酰亚胺 | 第19-21页 |
1.2.2 聚酰亚胺的改性 | 第21-23页 |
1.3 石墨烯负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3-28页 |
1.3.1 非共价键修饰 | 第24-25页 |
1.3.2 共价键修饰 | 第25-28页 |
1.4 石墨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1.5 本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9-3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2章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负载的芳香族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31-52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5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2-3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2.3 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3-35页 |
2.2.3.1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33页 |
2.2.3.2 还原氧化石墨(RGO)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3.3 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4页 |
2.2.3.4 石墨烯/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4-35页 |
2.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35-51页 |
2.3.1 聚合物的合成 | 第35-36页 |
2.3.2 GO及RGO的结构表征 | 第36-38页 |
2.3.3 薄膜的光学透过性 | 第38-40页 |
2.3.4 聚合物的机械性能 | 第40-42页 |
2.3.5 薄膜的热力学性能 | 第42-44页 |
2.3.6 薄膜的吸水性和表面自由能 | 第44-45页 |
2.3.7 薄膜的电学性能分析 | 第45-50页 |
2.3.8 复合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50-51页 |
2.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3章 石墨烯负载的脂环族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2-67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52-5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3.2.3 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4-56页 |
3.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56-65页 |
3.3.1 材料的光学透过性 | 第56-57页 |
3.3.2 聚合物的吸水性和表面性能 | 第57-59页 |
3.3.3 薄膜的机械性能 | 第59-60页 |
3.3.4 薄膜的热力学性能 | 第60-62页 |
3.3.5 薄膜的电学性能分析 | 第62-65页 |
3.3.6 复合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65页 |
3.4 结论 | 第65-67页 |
第4章 石墨烯负载的脂环族柔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67-76页 |
4.1 前言 | 第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7-68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8页 |
4.2.3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8-69页 |
4.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69-75页 |
4.3.1 材料的光学性能 | 第69-71页 |
4.3.2 薄膜的机械性能 | 第71-72页 |
4.3.3 聚合物的接触角和吸湿性 | 第72-74页 |
4.3.4 复合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74-75页 |
4.5 结论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1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