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不锈钢基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课题背景第8-9页
    1.2 制备超疏水表面方法概述第9-16页
        1.2.1 电化学抛光法第9页
        1.2.2 电化学沉积法第9-13页
        1.2.3 电化学腐蚀法第13-14页
        1.2.4 溶胶-凝胶法第14-15页
        1.2.5 等离子体沉积法第15-16页
    1.3 超疏水表面制备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第16-18页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稳定超疏水表面的基础理论第20-29页
    2.1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第20-21页
    2.2 液滴与光滑表面接触模型第21-23页
    2.3 液滴与粗糙表面接触模型第23-27页
        2.3.1 Wenzel模型第23-24页
        2.3.2 Cassie-Baxter模型第24-26页
        2.3.3 Wenzel模型和CB模型间的转化第26-27页
    2.4 固体表面能对接触角的影响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化学腐蚀法制备不锈钢微米级粗糙表面第29-40页
    3.1 不锈钢样品能谱分析第29-30页
    3.2 氢氟酸腐蚀第30-31页
    3.3 表面成分分析第31-33页
        3.3.1 能谱分析(EDS)第31-32页
        3.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2-33页
    3.4 观测表面形貌第33-36页
    3.5 接触角测量第36-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化学-高温氧化两步法制备超疏水表面第40-52页
    4.1 高温氧化定义及氧化膜形成过程分析第40-41页
    4.2 高温氧化第41-43页
        4.2.1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41-42页
        4.2.2 观测表面形貌及分析第42-43页
    4.3 氢氟酸腐蚀-高温氧化第43-51页
        4.3.1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44页
        4.3.2 表面成分分析第44-47页
        4.3.3 观测表面形貌第47-49页
        4.3.4 接触角测量第49-51页
        4.3.5 综合分析第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定管机器人全位置焊接工艺研究
下一篇:基于加工中心加工弧齿锥齿轮的齿面修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