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研究目的第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四)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4-15页
        1.研究方法第14-15页
        2.研究内容第15页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5-16页
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6-21页
    (一)相关概念第16-18页
        1.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含义第16页
        2.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的内涵第16-18页
    (二)理论基础第18-21页
        1.人民主权理论第18-19页
        2.责任政府理论第19-20页
        3.行政控权理论第20-21页
二、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现状调查与研究第21-34页
    (一)调查情况简介第21页
    (二)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21-26页
        1.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的总体情况第21-23页
        2.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的主体情况第23-24页
        3.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的客体情况第24页
        4.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的范围情况第24-25页
        5.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的程序情况第25-26页
        6.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的后果情况第26页
    (三)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6-31页
        1.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存在缺陷第27-28页
        2.异体问责缺失第28-29页
        3.问责对象职责不清第29-30页
        4.问责范围模糊第30页
        5.问责程序不健全第30-31页
        6.问责后果形式单一第31页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4页
        1.公众的问责意识淡薄第32页
        2.环境问责权的缺失第32-33页
        3.法律位阶较低,缺乏权威性第33-34页
三、国外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经验借鉴第34-38页
    (一)美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第34-35页
    (二)日本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第35页
    (三)国外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的有益启示第35-38页
        1.将问责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第36页
        2.重视公民知情权第36-37页
        3.培养公众问责意识第37页
        4.加强异体问责第37-38页
四、完善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的对策第38-45页
    (一)健全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问责制度第38页
    (二)构建多元异体问责第38-40页
    (三)界定问责对象的职责第40-41页
    (四)明确问责范围第41-42页
    (五)规范问责程序第42页
    (六)完善问责后果第42-43页
    (七)提升公众问责意识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德区环境管理大部制改革研究
下一篇:ARES生态能污水处理系统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