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骨折、骨的损伤论文

骨组织工程诱导性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2-4页
SUMMARY第4-6页
缩略词表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 骨缺损第11页
    2 修复骨缺损的方法第11-14页
        2.1 骨移植第11-12页
        2.2 组织工程技术第12页
        2.3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第12-13页
        2.4 生长因子第13页
        2.5 基因疗法第13-14页
    3 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3.1 天然骨材料第14页
        3.2 无机材料第14-15页
        3.3 高分子材料第15页
        3.4 复合材料第15-16页
    4 淫羊藿苷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4.1 淫羊藿苷第16页
        4.2 淫羊藿苷的药理作用第16-17页
            4.2.1 促进骨生长第16-17页
            4.2.2 对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第17页
            4.2.3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第17页
            4.2.4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第17页
    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19-31页
    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9页
        1.1 主要仪器第19页
        1.2 主要试剂第19页
    2 实验方法第19-23页
        2.1 胶原蛋白的提取第19-20页
        2.2 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缓释第20-21页
            2.2.1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20页
            2.2.2 壳聚糖微球的微观结构观察第20-21页
            2.2.3 壳聚糖微球体外缓释曲线第21页
        2.3 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第21-23页
            2.3.1 复合材料壳层结构的制备第21页
            2.3.2 复合材料芯层结构的制备第21-22页
            2.3.3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第22页
            2.3.4 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表征第22页
            2.3.5 复合材料壳层结构表面接触角的测定第22页
            2.3.6 复合材料壳层结构透气性的测定第22页
            2.3.7 复合材料壳层结构吸水率的测定第22-23页
            2.3.8 复合材料壳层结构孔隙率的测定第23页
            2.3.9 复合材料壳层结构力学性能的测试第23页
            2.3.10 复合支架材料的降解实验第23页
            2.3.11 芯层内载药微球的体外缓释实验第23页
    3 统计学分析第23-24页
    4 结果第24-29页
        4.1 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第24-25页
        4.2 复合材料的表征分析第25-27页
            4.2.1 复合材料壳层结构的红外光谱分析第25-26页
            4.2.2 复合材料壳层结构的物理特性第26-27页
            4.2.3 支架材料的降解性第27页
        4.3 壳聚糖载药微球药物的体外缓释效果第27-29页
            4.3.1 壳聚糖微球直接体外缓释第27-29页
            4.3.2 芯层内微球体外缓释第29页
    5 讨论第29-31页
第三章 骨修复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第31-40页
    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1页
        1.1 主要仪器第31页
        1.2 主要试剂第31页
    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2.1 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第31-32页
        2.2 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共培养第32页
        2.3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第32页
        2.4 组织学观察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第32-34页
            2.4.1 H&E染色观察第32-33页
            2.4.2 荧光染色第33-34页
    3 结果第34-38页
        3.1 细胞与材料共培养第34页
        3.2 扫描结果第34-36页
        3.3 组织学结果第36-38页
            3.3.1 H&E染色观察第36-37页
            3.3.2 荧光染色观察第37-38页
    4 讨论第38-40页
第四章 骨修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第40-58页
    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0页
        1.1 主要仪器第40页
        1.2 主要试剂第40页
    2 实验方法第40-44页
        2.1 实验动物第40页
        2.2 复制实验动物骨缺损模型第40-41页
        2.3 大体观察第41页
        2.4 影像学观察第41页
            2.4.1 X射线成像第41页
            2.4.2 三维CT检测第41页
        2.5 组织学观察第41-44页
            2.5.1 H&E染色第42页
            2.5.2 Masson染色第42-43页
            2.5.3 免疫组织化学第43-44页
    3 结果第44-56页
        3.1 术后大体观察结果第44-46页
        3.2 影像学结果第46-49页
            3.2.1 X射线检查第46页
            3.2.2 三维CT检测第46-49页
        3.3 组织学分析结果第49-51页
            3.3.1 H&E染色第49页
            3.3.2 Masson染色第49-51页
        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第51-56页
            3.4.1 Alkaline Phosphatase免疫组化观察第51-53页
            3.4.2 Collagen I免疫组化观察第53页
            3.4.3 Osteocalcin免疫组化观察第53-55页
            3.4.4 Osteopontin免疫组化观察第55-56页
    4 讨论第56-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1 结论第58页
    2 不足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68页
导师简介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培养系统中血管内皮细胞对乳腺癌细胞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海参多糖抗肺癌活性及对T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