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网络视频通信系统相关技术 | 第15-28页 |
2.1 视频通信信令协议 | 第15-17页 |
2.1.1 XMPP/Jingle协议 | 第15-16页 |
2.1.2 SIP/SIMPLE协议 | 第16页 |
2.1.3 XMPP与SIP协议对比 | 第16-17页 |
2.2 XMPP服务器 | 第17-19页 |
2.2.1 基于Erlang的Ejabberd服务器 | 第17-18页 |
2.2.2 基于Java的Openfire服务器 | 第18-19页 |
2.2.3 Ejabberd与Openfire对比 | 第19页 |
2.3 Android开发技术 | 第19-22页 |
2.3.1 Android平台框架 | 第19-20页 |
2.3.2 Android基本组件 | 第20-21页 |
2.3.3 Android应用程序构成 | 第21页 |
2.3.4 Android音视频系统 | 第21-22页 |
2.4 NAT穿透技术 | 第22-25页 |
2.4.1 NAT设备分类 | 第22-23页 |
2.4.2 NAT穿透技术方案 | 第23-25页 |
2.5 Jingle协议分析 | 第25-27页 |
2.5.1 Jingle协议会话管理 | 第25-26页 |
2.5.2 Jingle协议会话协商过程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网络视频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第28-39页 |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3.1.1 客户端功能需求 | 第28页 |
3.1.2 服务器端功能需求 | 第28-29页 |
3.2 系统业务需求 | 第29-31页 |
3.2.1 客户端用例 | 第29-30页 |
3.2.2 服务器端用例 | 第30-31页 |
3.3 系统设计 | 第31-36页 |
3.3.1 高并发系统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3.3.2 系统流程设计 | 第32-34页 |
3.3.3 系统工作时序设计 | 第34-36页 |
3.4 客户端设计 | 第36-38页 |
3.4.1 客户端功能模块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网络视频通信系统的实现 | 第39-61页 |
4.1 开发工具与辅助库 | 第39页 |
4.2 服务器端的实现 | 第39-42页 |
4.2.1 Ejabberd服务器的搭建与配置 | 第39-41页 |
4.2.2 Centos内核参数优化 | 第41-42页 |
4.3 客户端的模块实现 | 第42-58页 |
4.3.1 登录的实现 | 第42-43页 |
4.3.2 主界面实现 | 第43-44页 |
4.3.3 好友增加删除管理实现 | 第44-47页 |
4.3.4 视频呼叫与应答 | 第47-50页 |
4.3.5 音视频流传输实现 | 第50-52页 |
4.3.6 音视频采集与输出 | 第52-58页 |
4.4 客户端线程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1-75页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61-62页 |
5.2 服务器并发性能测试与改进 | 第62-70页 |
5.2.1 服务器并发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5.2.2 服务器并发测试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5.2.3 Ejabberd服务器并发性能的改进方法 | 第66-67页 |
5.2.4 服务器改进后的测试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5.3 客户端测试与分析 | 第70-74页 |
5.3.1 登录测试 | 第70页 |
5.3.2 登录测试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3.3 好友管理测试 | 第71-72页 |
5.3.4 好友管理测试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5.3.5 视频呼叫测试 | 第73页 |
5.3.6 视频呼叫测试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