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论文--油气输送与运输论文--管道输送论文

管道内流场的概率分析及在颗粒侵蚀问题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1 引言第14-16页
    1.2 管道内气液环状流研究进展第16-22页
        1.2.1 气液环状流模型第17-19页
        1.2.2 环状流特征指标第19-22页
    1.3 管道内沙粒侵蚀研究进展第22-25页
        1.3.1 沙粒侵蚀问题概述第23-24页
        1.3.2 管道沙粒侵蚀模型第24-25页
    1.4 论文主要工作第25-28页
第二章 概率场以及颗粒运动规律第28-39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长直湍流管道概率场第29-32页
        2.2.1 径向脉动速度概率场第29-31页
        2.2.2 涡旋指标概率场第31-32页
    2.3 湍流场中颗粒运动规律第32-37页
        2.3.1 颗粒的径向运动第33-34页
        2.3.2 颗粒的轴向运动第34-37页
    2.4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环状流概率模型及雾化过程第39-66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环状流概率模型第40-46页
        3.2.1 液滴的雾化过程第40-42页
        3.2.2 液滴的返回过程第42-43页
        3.2.3 雾化与返回的动态平衡第43-44页
        3.2.4 质量与动量守恒方程第44-46页
    3.3 雾化指标对概率模型的验证第46-50页
        3.3.1 雾化比率的校验结果第46-49页
        3.3.2 雾化速率的校验结果第49-50页
    3.4 雾化过程的概率分析第50-63页
        3.4.1 表观气速对雾化指标影响第53-54页
        3.4.2 表观液速对雾化指标影响第54-56页
        3.4.3 气相密度对雾化指标影响第56-57页
        3.4.4 液相密度对雾化指标影响第57-59页
        3.4.5 气相粘性对雾化指标影响第59-60页
        3.4.6 液相粘性对雾化指标影响第60页
        3.4.7 表面张力对雾化指标影响第60-62页
        3.4.8 管径对雾化指标第62-63页
    3.5 环状流概率模型的本质第63-64页
    3.6 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环状流液膜形态及力学特性第66-87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液膜形态力学指标对概率模型的验证第67-71页
        4.2.1 液膜厚度的校验结果第68-69页
        4.2.2 相间切应力的校验结果第69-71页
    4.3 相间切应力形成的微观机理第71-74页
        4.3.1 微观尺度推导相间切应力第71-72页
        4.3.2 相间切应力机理公式的验证第72-74页
    4.4 液膜形态及力学特性的概率分析第74-85页
        4.4.1 表观气速对液膜指标影响第75-77页
        4.4.2 表观液速对液膜指标影响第77-78页
        4.4.3 气相密度对液膜指标影响第78-80页
        4.4.4 液相密度对液膜指标影响第80-81页
        4.4.5 气相粘性对液膜指标影响第81-82页
        4.4.6 液相粘性对液膜指标影响第82页
        4.4.7 表面张力对液膜指标影响第82-84页
        4.4.8 管径对液膜指标影响第84-85页
    4.5 液膜厚度与雾化比率的制约关系第85页
    4.6 概率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85-86页
    4.7 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环状流液滴特性与生灭过程第87-120页
    5.1 引言第87-88页
    5.2 液滴的粒径分布与特征尺度第88-89页
    5.3 液滴形态指标对概率模型的验证第89-94页
        5.3.1 特征尺度的校验结果第89-92页
        5.3.2 粒径分布的校验结果第92-94页
    5.4 索特尔平均粒径的概率分析第94-102页
        5.4.1 表观气速对索特尔平均粒径影响第95-96页
        5.4.2 表观液速对索特尔平均粒径影响第96-97页
        5.4.3 气相密度对索特尔平均粒径影响第97-98页
        5.4.4 液相密度对索特尔平均粒径影响第98-99页
        5.4.5 气相粘性对索特尔平均粒径影响第99页
        5.4.6 液相粘性对索特尔平均粒径影响第99-100页
        5.4.7 表面张力对索特尔平均粒径影响第100-101页
        5.4.8 管径对索特尔平均粒径影响第101-102页
    5.5 液滴破碎与融合的概率分析第102-108页
        5.5.1 液滴的破碎过程第102-106页
        5.5.2 液滴的融合过程第106-108页
    5.6 破碎与融合对生灭过程的影响第108-117页
        5.6.1 破碎过程中液滴生成对生灭过程影响第111-112页
        5.6.2 破碎过程中液滴消亡对生灭过程影响第112页
        5.6.3 融合过程中液滴生成对生灭过程影响第112-113页
        5.6.4 融合过程中液滴消亡对生灭过程影响第113页
        5.6.5 综合影响第113-114页
        5.6.6 粒径分布曲线的修正第114-117页
    5.7 概率模型描述液滴行为的适用范围第117-118页
    5.8 小结第118-120页
第六章 长直输液管道中颗粒侵蚀机理第120-135页
    6.1 引言第120-121页
    6.2 长直管道颗粒侵蚀的概率模型第121-126页
        6.2.1 管道内流场与颗粒运动规律第122页
        6.2.2 涡旋中颗粒响应第122-123页
        6.2.3 颗粒的近壁行为第123-124页
        6.2.4 撞击造成损伤第124-126页
    6.3 概率侵蚀模型的验证第126-128页
        6.3.1 实验室数据验证第127页
        6.3.2 现场数据验证第127-128页
    6.4 长直管道颗粒侵蚀结果的概率分析第128-134页
        6.4.1 管径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29-130页
        6.4.2 输送速度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30-131页
        6.4.3 颗粒粒径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31-132页
        6.4.4 流体密度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32-133页
        6.4.5 流体粘性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33页
        6.4.6 输沙率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33-134页
    6.5 长直管道概率侵蚀模型的适用条件第134页
    6.6 小结第134-135页
第七章 管道弯头部件中颗粒侵蚀机理第135-155页
    7.1 引言第135-136页
    7.2 输气管道弯头处颗粒侵蚀第136-137页
    7.3 输液管道弯头处颗粒侵蚀第137-141页
        7.3.1 流向牵引作用第138-139页
        7.3.2 涡旋耗散作用第139-140页
        7.3.3 颗粒侵蚀计算第140-141页
    7.4 概率侵蚀模型的验证第141-144页
        7.4.1 气相侵蚀模型的校验第142-143页
        7.4.2 液相侵蚀模型的校验第143-144页
    7.5 弯头处侵蚀剖面第144-146页
    7.6 弯头侵蚀的概率分析第146-153页
        7.6.1 输送速度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47-148页
        7.6.2 管径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48-149页
        7.6.3 管道曲率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49-151页
        7.6.4 流体密度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51-152页
        7.6.5 颗粒粒径对侵蚀结果影响第152-153页
    7.7 弯头概率侵蚀模型的适用条件第153页
    7.8 小结第153-15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55-160页
    8.1 主要结论与创新第155-158页
    8.2 展望第158-160页
附录A第160-161页
附录B第161-163页
附录C第163-164页
附录D第164-165页
附录E第165-166页
附录F第166-167页
附录G第167-168页
附录H第168-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79-180页
    发表论文第179页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79-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离散元法的改性砂卵石土体的流变性能研究
下一篇: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分离膜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