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主要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及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2.选题研究的唯物史观理论基础 | 第19-35页 |
2.1 人的本质理论 | 第19-21页 |
2.2 人的发展理论 | 第21-27页 |
2.3 异化理论 | 第27-29页 |
2.4 社会有机体理论 | 第29-30页 |
2.5 社会矛盾与动力理论 | 第30-31页 |
2.6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理论 | 第31-35页 |
3.当代人的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 第35-45页 |
3.1 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 第35-36页 |
3.2 当代人的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 第36-45页 |
3.2.1 人的主体性发挥的欠缺 | 第36-37页 |
3.2.2 个人的片面发展 | 第37-39页 |
3.2.3 部分群体无根、无心、无情的生活状态 | 第39-40页 |
3.2.4 部分群体政治意识的弱化 | 第40-41页 |
3.2.5 生存环境的严峻考验 | 第41-42页 |
3.2.6 文化困境 | 第42-45页 |
4.当代人的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45-53页 |
4.1 人与技术的异化 | 第45-47页 |
4.2 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 第47-49页 |
4.3 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 | 第49-50页 |
4.4 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制约 | 第50-53页 |
5.人的发展的当代路径及具体措施 | 第53-73页 |
5.1 人的发展的当代路径 | 第53-57页 |
5.1.1 人的发展当代路径的内涵 | 第53-54页 |
5.1.2 人的发展的当代目标 | 第54-55页 |
5.1.3 人的发展的当代路径 | 第55-57页 |
5.2 人的发展的当代路径的具体措施 | 第57-73页 |
5.2.1 以“人的现代化”为发展目标的现代化建设 | 第57-59页 |
5.2.2 发展当代“交往理性” | 第59-62页 |
5.2.3 继续推进当前差异性社会背景下的“五位一体”建设 | 第62-69页 |
5.2.4 面向时代的实践情怀 | 第69-70页 |
5.2.5 人性的复归 | 第70-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