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综述 | 第10-24页 |
1.1 湿法冶金浸滤液中冲刷腐蚀问题 | 第10-11页 |
1.2 冲刷腐蚀研究概况 | 第11-19页 |
1.2.1 冲刷腐蚀原理及其分类 | 第11-12页 |
1.2.2 冲刷腐蚀交互作用 | 第12-13页 |
1.2.3 冲刷腐蚀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2.4 冲刷腐蚀理论模型 | 第15-16页 |
1.2.5 国内外冲刷腐蚀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2.6 冲刷腐蚀控制方法 | 第18-19页 |
1.3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简介 | 第19-21页 |
1.3.1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成分特点及分类 | 第19页 |
1.3.2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性能 | 第19-20页 |
1.3.3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20-21页 |
1.4 马氏体不锈钢低温氮化技术 | 第21-22页 |
1.4.1 马氏体不锈钢在日益苛刻环境下的缺陷问题 | 第21页 |
1.4.2 低温渗氮强化技术简介 | 第21-22页 |
1.5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电化学腐蚀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试样制备 | 第24页 |
2.2.2 实验装置和设备 | 第24-25页 |
2.2.3 极化曲线的测定 | 第25页 |
2.2.4 交流阻抗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 低温渗氮处理 | 第26-27页 |
2.3.1 试样制备 | 第26页 |
2.3.2 试验装置和设备 | 第26-27页 |
2.3.3 组织结构分析 | 第27页 |
2.3.4 硬度测试方法 | 第27页 |
2.4 冲刷腐蚀实验 | 第27-32页 |
2.4.1 试样制备及设计 | 第27-28页 |
2.4.2 冲刷腐蚀试验机的制备 | 第28-29页 |
2.4.3 冲刷腐蚀失重率、交互作用以及形貌评价 | 第29-32页 |
3 主要环境因素对冲刷腐蚀的影响 | 第32-44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温度对冲刷腐蚀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1 失重测试结果 | 第32-33页 |
3.2.2 腐蚀形貌 | 第33-34页 |
3.3 固体颗粒浓度对冲刷腐蚀的影响 | 第34-37页 |
3.3.1 失重测试结果 | 第34-35页 |
3.3.2 腐蚀形貌 | 第35-37页 |
3.4 pH 值对冲刷腐蚀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1 失重测试结果 | 第37-38页 |
3.4.2 腐蚀形貌 | 第38-39页 |
3.5 流速对冲刷腐蚀的影响 | 第39-41页 |
3.5.1 失重测试结果 | 第39-40页 |
3.5.2 腐蚀形貌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4 热处理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冲刷腐蚀行为的影响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45页 |
4.2 热处理对超级马氏体组织硬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不同热处理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4.3.1 极化曲线测试 | 第46-48页 |
4.3.2 交流阻抗测试 | 第48-49页 |
4.4 热处理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冲刷腐蚀性能影响 | 第49-53页 |
4.4.1 失重测试结果 | 第49-50页 |
4.4.2 腐蚀形貌 | 第50-53页 |
4.5 交互作用 | 第53-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低温渗氮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冲刷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56-64页 |
5.0 引言 | 第56页 |
5.1 低温渗氮后组织结构 | 第56-58页 |
5.1.1 低温渗氮后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 | 第56-58页 |
5.2 低温渗氮基本性能测试 | 第58-61页 |
5.2.1 氮化层硬度分布 | 第58-59页 |
5.2.2 低温氮化耐蚀性能测试 | 第59-61页 |
5.3 低温氮化对材料冲刷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5.3.1 失重结果测试 | 第61-62页 |
5.3.2 腐蚀形貌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