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主要英文缩略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1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1 命名 | 第17-18页 |
1.2 结构 | 第18-19页 |
1.3 临床症状 | 第19页 |
1.4 流行病学 | 第19-20页 |
1.5 诊断方法 | 第20页 |
1.6 预防控制 | 第20-21页 |
2 牛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2.1 命名 | 第21页 |
2.2 结构 | 第21-22页 |
2.3 功能蛋白 | 第22页 |
2.4 流行病学 | 第22-24页 |
2.5 临床症状 | 第24页 |
2.6 诊断方法 | 第24页 |
2.7 预防 | 第24-25页 |
3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3.1 命名 | 第25页 |
3.2 结构 | 第25-26页 |
3.3 流行病学 | 第26页 |
3.4 临床症状 | 第26-27页 |
3.5 诊断方法 | 第27页 |
3.6 预防治疗 | 第27页 |
4 溶血曼氏杆菌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4.1 病原分类 | 第27-28页 |
4.2 结构 | 第28页 |
4.3 功能蛋白 | 第28-29页 |
4.4 临床症状 | 第29页 |
4.5 诊断 | 第29页 |
4.6 预防 | 第29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广西牛羊部分主要呼吸道疫病血清学调查 | 第30-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1.1 材料 | 第30页 |
1.1.1 样品来源 | 第30页 |
1.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0页 |
1.2 方法 | 第30-31页 |
1.2.1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gE抗体检测 | 第30-31页 |
1.2.2 牛支原体抗体检测 | 第31页 |
1.2.3 绵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 第31页 |
2 结果 | 第31-39页 |
2.1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的抗体检测结果 | 第31-33页 |
2.2 牛支原体的抗体检测结果 | 第33-36页 |
2.3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抗体检测结果 | 第36-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广西牛羊呼吸道疾病病原分离鉴定 | 第41-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1.1 材料 | 第41-42页 |
1.1.1 病料来 | 第41页 |
1.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1页 |
1.1.3 实验动物 | 第41-42页 |
1.1.4 引物信息 | 第42页 |
1.2 方法 | 第42-44页 |
1.2.1 细菌的分离鉴定 | 第42-43页 |
1.2.2 病毒的鉴定 | 第43页 |
1.2.3 牛支原体的致病力试验 | 第43-44页 |
1.2.4 对分离到的牛支原体做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44页 |
2 结果 | 第44-50页 |
2.1 牛呼吸道疾病病原检测结果 | 第44-47页 |
2.2 牛支原体致病力结果 | 第47-48页 |
2.3 牛支原体致病力 | 第48-50页 |
3 讨论 | 第50页 |
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牛支原体主要抗原基因的变异分析 | 第52-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1.1 材料 | 第52-53页 |
1.2 方法 | 第53-54页 |
1.2.1 牛支原体的复苏与培养 | 第53页 |
1.2.2 牛支原体P81基因和vspY1基因引物的合成 | 第53页 |
1.2.3 牛支原体DNA的提取 | 第53页 |
1.2.4 牛支原体P81基因和vspY1基因的克隆 | 第53-54页 |
2 结果 | 第54-65页 |
2.1 牛支原体P81基因和vspYl基因的克隆鉴定 | 第54-55页 |
2.2 牛支原体P81基因和vspYl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 | 第55-65页 |
3 讨论 | 第65-66页 |
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溶血曼氏杆菌环等温介导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67-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1.1 材料 | 第67页 |
1.1.1 试剂和设备 | 第67页 |
1.1.2 标准菌株 | 第67页 |
1.2 方法 | 第67-69页 |
1.2.1 引物的设计 | 第67-68页 |
1.2.2 溶血曼氏杆菌和参照株DNA的提取 | 第68页 |
1.2.3 PCR法的灵敏性试验 | 第68页 |
1.2.4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 | 第68页 |
1.2.5 溶血曼氏杆菌定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8-69页 |
1.2.6 溶血曼氏杆菌LAMP的应用 | 第69页 |
2 结果 | 第69-72页 |
2.1 溶血性曼氏杆菌的灵敏性对比 | 第69-70页 |
2.2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的定量回归方程 | 第70-71页 |
2.3 溶血曼氏杆菌LAMP检测法的应用 | 第71-72页 |
3 讨论 | 第72页 |
4 小结 | 第72-73页 |
全文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附录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