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1.1.1 海洋微生物的资源与开发利用 | 第12-13页 |
1.1.2 生物法处理氰化物 | 第13-15页 |
1.1.3 生物法处理苯酚 | 第15-17页 |
1.1.4 焦化废水 | 第17-18页 |
1.2 主要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3.2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海底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筛选 | 第22-32页 |
2.1 实验试剂与所用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2 培养基 | 第22页 |
2.1.3 所用仪器及型号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2.1 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案的确定 | 第23-24页 |
2.2.2 筛选流程 | 第24-25页 |
2.2.3 目的菌种的筛选 | 第25页 |
2.2.4 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2.5 菌种鉴定及进化树的构建 | 第26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2.3.1 海洋微生物的筛分及其污染物处理能力 | 第26-29页 |
2.3.2 海洋微生物复筛结果 | 第29-30页 |
2.3.3 菌株JQBF100的测序鉴定及系统进化树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粪产碱菌JQBF100降解无机氰化物的研究 | 第32-43页 |
3.1 实验试剂与所用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3.1.2 菌株、培养基及常用溶液 | 第32-33页 |
3.1.3 所用仪器及型号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2.1 菌体培养及菌悬液的制备 | 第33页 |
3.2.2 JQBF100降解氰化物进程曲线 | 第33-34页 |
3.2.3 JQBF100降解氰化物的pH条件影响 | 第34页 |
3.2.4 底物初始浓度对降解进程的影响 | 第34页 |
3.2.5 底物与产物的分析方法 | 第3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3.3.1 JQBF100降解氰化物的进程曲线 | 第34-35页 |
3.3.2 pH条件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3 JQBF100降解氰化物的产物测定分析 | 第37-39页 |
3.3.4 JQBF100降解氰化物的途径分析 | 第39-41页 |
3.3.5 氰浓度对降解进程影响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粪产碱菌JQBF100对苯酚和苯酚-CN~-体系降解研究 | 第43-54页 |
4.1 实验试剂与所用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4.1.2 菌株及培养基 | 第43-44页 |
4.1.3 所用仪器及型号 | 第4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4.2.1 菌体培养 | 第44页 |
4.2.2 JQBF100降解苯酚进程曲线 | 第44页 |
4.2.3 JQBF100降解混合底物苯酚-CN~-体系 | 第44-45页 |
4.2.4 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4.3.1 JQBF100降酚进程研究 | 第46-48页 |
4.3.2 苯酚浓度对JQBF100降解苯酚-KCN体系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3 氰化物浓度对JQBF100降解苯酚-KCN体系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4 CN-产物对菌株降解酚氰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5 酚氰体系中JQBF100对pH耐受性的变化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