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热泵技术余热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余热回收中热管换热器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4 余热回收中翅片管换热器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5 余热回收热泵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2 燃气锅炉排烟特性及余热回收潜力分析 | 第16-28页 |
2.1 燃气锅炉烟气参数计算 | 第16-18页 |
2.1.1 天然气的消耗率 | 第16页 |
2.1.2 生成烟气量计算 | 第16-17页 |
2.1.3 不同温度下烟气的焓值 | 第17-18页 |
2.2 烟气特性分析 | 第18-22页 |
2.2.1 烟气露点 | 第18-21页 |
2.2.2 烟气的冷凝率 | 第21-22页 |
2.3 余热回收潜力分析 | 第22-27页 |
2.3.1 显热损失计算 | 第22-24页 |
2.3.2 烟气潜热损失计算 | 第24页 |
2.3.3 烟气余热回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烟气源热泵系统方案及新型蒸发器的开发 | 第28-39页 |
3.1 烟气源热泵系统方案的提出 | 第28-29页 |
3.2 烟气源热泵系统回收低温烟气余热方案 | 第29-31页 |
3.3 新型热管蒸发器的开发及分析 | 第31-37页 |
3.3.1 新型热管蒸发器结构开发 | 第32-37页 |
3.3.2 新型热管蒸发器的特性分析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新型热管蒸发器烟气侧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9-62页 |
4.1 强化传热的场协同理论及翅片管换热器性能评价指标 | 第39-41页 |
4.1.1 场协同理论 | 第39-40页 |
4.1.2 翅片管换热器综合性能评价指标 | 第40-41页 |
4.2 数值计算模型 | 第41-46页 |
4.2.1 物理模型及简化假设 | 第41-42页 |
4.2.2 控制方程 | 第42-44页 |
4.2.3 网格划分及网格独立性考核 | 第44-45页 |
4.2.4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5-46页 |
4.2.5 求解方法及收敛准则 | 第46页 |
4.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60页 |
4.3.1 烟气侧流场中速度、温度分布分析 | 第46-48页 |
4.3.2 烟气流速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48-52页 |
4.3.3 翅片螺距对换热性能和阻力特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4 翅片高度对换热性能和阻力特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5 管间距对换热性能和阻力特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6 场协同理论分析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