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乾短篇小说中的儿童视角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0-19页 |
一、儿童视角的含义 | 第10-13页 |
(一) 叙事视角 | 第10-11页 |
(二) 儿童视角 | 第11-12页 |
(三) 儿童视角与儿童文学 | 第12-13页 |
二、萧乾儿童视角小说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三、论文研究的内容、对象、及版本说明 | 第16-19页 |
第一章 萧乾的儿童视角小说概述 | 第19-31页 |
第一节 萧乾儿童视角小说创作源流 | 第19-26页 |
一、儿童的发现 | 第19-22页 |
二、限制视角的发现 | 第22-24页 |
三、儿童视角的发现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萧乾的儿童视角小说分类 | 第26-31页 |
一、“变音” | 第27-28页 |
二、“走调” | 第28-31页 |
第二章 萧乾儿童视角小说的叙事特征 | 第31-47页 |
第一节 充满童真的叙述口吻 | 第31-36页 |
一、简洁的语言 | 第31-33页 |
二、有趣的模仿 | 第33-36页 |
第二节 充满童趣的想象 | 第36-40页 |
第三节 精心设计的细节 | 第40-47页 |
一、人物细节 | 第40-42页 |
二、景物细节 | 第42-44页 |
三、儿童心理细节 | 第44-47页 |
第三章 萧乾儿童视角小说的审美特征 | 第47-59页 |
第一节 对比的张力 | 第47-51页 |
一、儿童的善良对比成人的冷漠 | 第47-48页 |
二、儿童的无忧无虑对比成人的无奈辛酸 | 第48-49页 |
三、儿童成长变化的前后对比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反讽的效果 | 第51-55页 |
一、言语反讽 | 第52-54页 |
二、情境反讽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抒情性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